韩偓(一首)

【作者介绍】韩偓(八四四--九二三),字致尧。小名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十岁为诗,曾受其姨父李商隐称赞。昭宗龙纪进士。任左拾遗、中书舍人。为昭宗功臣,曾迁兵部侍郎。朱温窃权,他因不依附,两遭贬谪,故有“报国危曾捋虎须”句。后曾诏复其故官,他不敢入朝,携家依闽中王审知,卒。时当在梁乾化后。

他因受知于昭宗,故常写宫苑游宴,又时值丧乱,既被外贬,接触了地方一些劫后景色,故也有感时伤乱之作,如《过泉州》的“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春日经野塘》的“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并在《寒梅》中以“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自喻,虽然诗写得拙直一些,却有一定风骨。另外一些香艳诗,却糜烂轻薄,流于恶趣,开了所谓“香奁体”的不正之风。

已凉

碧栏杆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1〕

八尺龙须方锦褥〔2〕,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释】

  1. 猩色,猩红的颜色。折枝,特指花卉画中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
  2. 龙须,属灯心草科,茎可织席。褥,被垫。此句明写物暗写人。

【说明】

诗以末句头两字为题,和李商隐《为有》以首句头两字为题一样,都与内容无关。

每年夏去秋来之际,都有那末一个已凉未寒的过渡阶段;它已经消除了炎威,带来了凉快,却还不使人感到寒意。似乎也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期。

这诗和刘方平的《月夜》一样,都是“写感觉”的代表作品。但作者原意却不是写天气。

【鉴赏】

韩偓《香奁集》里有许多反映男女情爱的诗歌,这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其好处全在于艺术构思精巧,笔意含蓄。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间华丽精致的卧室。镜头由室外逐渐移向室内,透过门前的阑干、当门的帘幕、门内的屏风等一道道阻障,聚影在那张铺着龙须草席和织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间结构安排所显示出的这种“深而曲”的层次,分明告诉我们,这是一位贵家少妇的金闺绣户。

布局以外,景物吸引我们视线的,还有它那斑驳陆离、秾艳夺目的色彩。翠绿的栏槛,猩红的画屏,门帘上的彩绣,被面的锦缎光泽,合组成一派旖旎温馨的气象,不仅增添了卧室的华贵势派,还为主人公的闺情绮思创造了合适的氛围。

主人公始终没有露面,她在做什么、想什么也不得而知。但朱漆屏面上雕绘着的折枝图,却不由得使人生发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的意念。面对这幅画图,我们的主人公难道不会有感于自己的逝水流年,而将大好青春同画中鲜花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思索吗?更何况而今又到了一年当中季节转换的时候。门前帘幕低垂,簟席上添加被褥,表明暑热已退,秋凉方降。这样的时刻最容易勾起人们对光阴消逝的感触,在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上又将激起怎样的波澜呢?诗篇结尾用重笔点出“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时令变化,当然不会出于无意。配上床席、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图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闺寂寞之中渴望爱情生活的情怀,也就隐约可见了。

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情”,甚至没有一个字触及“人”,纯然借助环境景物来点染人的情思,供读者玩索。象这样命意曲折、用笔委婉的情诗,在唐人诗中还是不多见的。小诗《已凉》之所以传诵至今,原因或许就在于此。(陈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