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三首)

【作者介绍】元稹(七七九--八三一),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八岁丧父,家贫,由其母教读。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官监察御史,曾与宦官刘士元争厅,贬江陵府士曹参军。他在《思归乐》中曾自抒其当时心情云:“身外皆委顺,跟前随所营。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荣。所以官甚小,不畏权势倾。”但至穆宗长庆初,又受宦官崔潭峻优遇,以其《连昌宫词》等向穆宗进奏,大为赏识,即知制诰,后又拜相。以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旧唐书》传说他性锋锐,见事风生,不欲碌碌自滞。后人也有目为“巧宦”者。

他是白居易的知己,白诗《蓝桥驿见元九诗》,有“每去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句。论文观点多相同,又一同写了许多讽喻诗,因诗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故皆以《长庆集》为名,遂有“长庆体”之称。

他的《织妇词》、《田家词》,写农村妇女终岁辛劳的结果,只供官府的横征暴敛,但语言不甚滋润,结构也嫌松散。较著名的为《连昌宫词》与《望云骓》,以一宫、一马写出兴衰之殊异,历史之大变;还有就是悼亡诗和艳情诗,后者即《莺莺传》之所本。悼亡诗哀念其亡妻相从于艰难之际,《莺莺传》则写其对情人的始恋终弃,有些读者之知道元稹其人,恐也多由此两作开始。

遣悲怀三首〔1〕

(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2〕,自嫁黔娄百事乖〔3〕

顾我无衣搜荩箧〔4〕,泥他沽酒拔金钗〔5〕

野蔬充膳甘长藿〔6〕,落叶添薪仰古槐〔7〕

今日俸钱过十万〔8〕,与君营奠复营斋〔9〕

【注释】

  1. 题一作《三遣悲怀》。
  2. 谢公句,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韦丛为其幼女,故以谢道韫比之。偏怜女,最疼爱的女儿。
  3. 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其妻也颇贤明。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乖,不顺遂。
  4. 顾我,看到我。荩箧,草编的箱子。荩(jìn),草。
  5. 泥(nì),软求。沽酒,买酒。
  6. 野蔬句,写韦丛能安于贫寒。甘,甘心。藿,豆叶。
  7. 落叶句,写韦丛扫落叶以烧火。薪,柴。仰,依仗。
  8. 今日句,这时作者官位已很高,有哀伤其妻不能共享荣华意。俸,旧时官吏所得的薪金。
  9. 营,办理。奠,祭品。斋,指延请僧人超度。斋,原义为施饭与僧。

遣悲怀三首〔1〕

(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1〕

衣裳已施行看尽〔2〕,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3〕,也曾因梦送钱财〔4〕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5〕

【注释】

  1. 昔日两句,写过去夫妻间随口说的话,今日却成为悼念的资料,因而也愈感到真切沉痛。
  2. 施,施舍与人。行看尽,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3. 怜婢仆,伸足“旧情”。
  4. 送钱财,伸足“因梦”。
  5. 贫贱句,此又指早年。

遣悲怀三首〔1〕

(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1〕,百年多是几多时〔2〕

邓攸无子寻知命〔3〕,潘岳悼亡犹费辞〔4〕

同穴窅冥何所望〔5〕,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6〕,报答平生未展眉〔7〕

【注释】

  1. 闲坐两句,实即曹丕“既痛逝者,行自念也”之意。
  2. 百年句,意谓就算百年之多又有多少时间呢。
  3. 邓攸句,晋邓攸,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岁时,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寻,随即。知命,指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4. 潘岳句,晋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犹费辞,意谓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
  5. 同穴句,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窅冥,也难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窅(咬yǎo)冥,深远渺茫意。
  6. 惟将句,意谓不能安睡。传说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时又以无妻曰“鳏”。这里用此一传说,表示今后将长鳏不娶(实际在元和十年春曾于长安续娶裴氏,后即偕至通州)。
  7. 未展眉,指韦丛生平一直过清苦生活。

【说明】

元稹元配韦丛,字茂之,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少元稹四岁。生五人而仅存一女。卒于元和四年(八〇九)七月。葬于咸阳,年二十七。这时元稹已任监察御史。韩愈曾撰《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

韦氏死后,元稹曾作了好多首悼念的诗,但以此三首最为人传诵,主要则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据刘逸生先生《读诗小札》所说,这三首是在韦丛死后两年,即元和六年作,时元稹已贬江陵士曹参军,也正是“纳妾安氏”的时候。

【鉴赏】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所写的三首七言律诗。韦氏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去世。此诗约写于元和六年前,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滚滚向前,逐首推进。前两首悲对方,从生前写到身后;末一首悲自己,从现在写到将来。全篇都用“昵昵儿女语”的亲昵调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诗人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极其质朴感人的语言来表现。诸如“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等,无不浅俗之极,也伤痛之极。再如“泥他沽酒拔金钗”的“泥”字,末两句中的“长开眼”与“未展眉”,都是不加修饰的本色语言,状难写之景十分逼真,写难言之情极为自然。在取材上,诗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事情虽小,但都曾深深触动过他的感情,因而也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诗人的至性至情,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绝唱。

清代蘅塘退士在评论此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这至高的赞誉,元稹是当之无愧的。(陈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