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二首)

【作者介绍】崔涂,字礼山,《唐才子传》说是“家寄江南”。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光,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僖宗光启进士。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的“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世传诵。

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1〕,覉危万里身〔2〕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3〕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4〕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5〕

【注释】

  1. 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东部。
  2. 覉(jī)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3. 孤烛,烛下独处。
  4. 转于,反与。
  5. 岁华,年华。

【说明】

三四两句,和马戴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同工,也是用两层夹写法,也即加一倍写法。

五句切“孤独人”,六句是孤独中幸喜还有僮仆相亲,替雪中的除夕添了一点温情。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1〕

暮雨相呼失〔2〕,寒塘欲下迟〔3〕

渚云低暗度〔4〕,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5〕

【注释】

  1. 几行两句,指失群之雁。意谓同飞的几行全已回到塞上了,你却飞往哪里呢。尔,你。之,往。
  2. 失,失群。
  3. 寒塘句,指孤雁盘旋空中,孤踪自怯,故欲下又不敢下。纪昀评此两句云:“相呼则不孤矣,三句有病。寒塘句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为句外传神。”按,所谓“相呼失”,应是一阵暮雨中,惊散了雁伴,要想唤呼时已感失群了。
  4. 渚(主zhǔ)云句,指孤雁飞度渚上很低的浮云,反衬飞得高。渚,水中的小洲。
  5. 未必两句,意谓孤飞虽不一定丧生,失群毕竟可以疑惧。矰(zēng),短箭。缴(酌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后也以矰缴比喻伤人之物。

【说明】

五六两句,写飞途中相随者惟渚云关月,仍是形容雁之孤单无依。末句暗喻客子畏旅途之多不测,故此诗实为赋而兼比。

【鉴赏】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我们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尤应注意一个“行”字,一个“独”字。有了“行”与“独”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在寒塘。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如此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呵!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两句中特别要注意一个“低”字,一个“冷”字。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耽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清人刘熙载说:“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艺概·诗概》)崔涂这首《孤雁》,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言律诗中的上品。(徐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