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一首)

【作者介绍】骆宾王(六四〇?--?),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史,又因赃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六八四)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赡,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1〕,是法厅事也〔2〕,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3〕;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4〕。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5〕,发声幽息〔6〕,有切尝闻〔7〕。岂人心异于曩时〔8〕,将虫响悲于前听〔9〕?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10〕;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11〕。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12〕;应节为变〔13〕,审藏用之机〔14〕。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15〕,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16〕,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17〕。仆失路艰虞〔18〕,遭时徽纆〔19〕。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20〕,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21〕,怯危机之未安〔22〕。感而缀诗〔23〕,贻诸知己〔24〕。庶情沿物应〔25〕,哀弱羽之飘零〔26〕;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27〕

西陆蝉声唱〔28〕,南冠客思深〔29〕

不堪玄鬓影〔30〕,来对《白头吟》〔31〕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32〕

无人信高洁〔33〕,谁为表予心?

【注释】

  1. 禁所,囚所。垣,矮墙。
  2. 法厅事,一作“法曹厅事”。曹,官署。厅事,即“听事”,指中庭,意谓在此受案听讼。
  3. 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婆,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4. 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奭,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5. 疏引,导唱。引,本指乐曲。
  6. 幽息,气息轻幽。
  7. 有切尝闻,意谓声音的凄切过于从前所听到的。尝,曾。
  8. 曩(nǎng)时,前时。
  9. 将,抑或。
  10. 故洁其身也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又是不处在巢中,随季候而生,故陆机《寒蝉赋序》称其有清廉俭信之德。
  11. 蜕其皮也两句,蜕,指蝉脱皮,道家则用蜕质为死亡之讳称,即是“解脱”。这里是说,蝉蜕质之后,便羽化(道家成仙之称)飞天,上登仙都。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12. 数,犹规律。
  13. 应节为变,适应季节的变化。
  14. 审藏用之机,这是以蝉的隐藏和活动比喻士人的退隐和出仕,《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审,洞察。机,机宜。
  15. 有翼自薄,意谓蝉淡泊寡欲。
  16. 乔树,高枝。
  17. 清畏人知,晋武帝颇重荆州刺史胡质之忠清,曾问其子胡威:“卿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见《晋书·良吏·胡威传》。
  18. 仆,自称的谦词。艰虞,艰忧。
  19. 徽纆(墨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20. 蟪蛄,旧注以为指寒蝉。
  21. 螳螂抱影,据《说苑·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抱影,指螳螂见蝉影欲捕取。
  22. 以上四句,一面以寒蝉高洁而可怜自比,相信自己终会得到平反,一面又感到作对的人还在其旁。
  23. 缀诗,成诗。
  24. 贻,赠。
  25. 庶,希冀之词。物,指蝉。
  26. 弱羽,也指蝉。
  27. 取代幽忧,犹聊表幽忧。云尔,语末助词,犹“如此而己”。
  28. 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行西陆谓之秋。
  29.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30.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31. 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于句法流转中又见琢句之工。
  32. 露重两句,意谓世道艰险,阻力甚重,自己的冤情也难以表白。
  33. 高洁,指蝉,实是自喻。

【说明】

据清陈熙晋《续补唐书骆侍御传》中所载,高宗仪凤三年(六七八),作者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讽谏,被诬以赃罪下狱。此诗即作于此时。他另有一首《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有“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句,也可证与赃罪有关。

【鉴赏】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沈熙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