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二首)附:陈鸿《长恨歌传》

【作者介绍】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县附近)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进士,曾任校书郎、赞善大夫等职。后因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杀,上疏论其冤,为当权者所忌,贬江州。路中故有“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初贬官过望秦岭》)之慨。长庆时,出守杭州,又刺苏州。后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遂在洛阳宅中以诗酒自遣,也是他思想趋于消沉的时期。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后葬于洛阳之香山。

他身经八朝,终年七十五,作诗近三千首。这都是唐代诗人中少见的。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自己有完整的文学观点,并且通过创作来实践他的理论。他又是一位叙事诗的高手,《长恨歌》和《琵琶行》,就说明诗人织造故事的才能。其他作品,也由于故事性强,形象鲜明,音节流畅,语言优美通俗这些特点,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作者对作品中的事物又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那些苦难无告的折臂翁、卖炭翁、上阳宫人、缚戎人等,都寄予同情心和正义感,因而取得了人民的共鸣,连当时的日本、朝鲜、契丹也争相传诵,甚至以百金换诗一篇。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对当时处于阴暗屈辱地位的妇女,常常以人道的观点,为她们作沉痛的呼号,并且在他的诗中占着一定的比重。本书中所选的五首诗,琵琶女和《宫词》里的宫女即占其二,《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先为儿子之妻,后为父亲之妾;先为消遣品,后为牺牲品,也反映了妇女在封建社会的人格和生命,即使像杨贵妃那样,也是没有保障的。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1〕,御宇多年求不得〔2〕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3〕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4〕

春寒赐浴华清池〔5〕,温泉水滑洗凝脂〔6〕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7〕,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8〕,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9〕,玉楼宴罢醉和春〔10〕

姊妹弟兄皆列土〔11〕,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12〕

骊宫高处入青云〔13〕,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14〕,尽日君王看不足〔15〕

渔阳鼙鼓动地来〔16〕,惊破《霓裳羽衣曲》〔17〕

九重城阙烟尘生〔18〕,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19〕,西出都门百余里〔20〕

六军不发无奈何〔21〕,宛转蛾眉马前死〔22〕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23〕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24〕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25〕

峨嵋山下少人行〔26〕,旌旗无光日色薄〔27〕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28〕,夜雨闻铃肠断声〔29〕

天旋地转回龙驭〔30〕,到此踌躇不能去〔31〕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32〕

君臣相顾尽沾衣〔33〕,东望都门信马归〔34〕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35〕

芙蓉如面柳如眉〔36〕,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37〕,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38〕,椒房阿监青娥老〔39〕

夕殿萤飞思悄然〔40〕,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41〕,耿耿星河欲曙天〔42〕

鸳鸯瓦冷霜华重〔43〕,翡翠衾寒谁与共〔44〕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45〕

临卭道士鸿都客〔46〕,能以精诚致魂魄〔47〕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48〕

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49〕,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50〕

楼阁玲珑五云起〔51〕,其中绰约多仙子〔52〕

中有一人字太真〔53〕,雪肤花貌参差是〔54〕

金阙西厢叩玉扃〔55〕,转教小玉报双成〔56〕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57〕

揽衣推枕起徘徊〔58〕,珠箔银屏逶迤开〔59〕

云髻半偏新睡觉〔60〕,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61〕,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62〕,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63〕,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64〕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65〕

惟将旧物表深情〔66〕,钿合金钗寄将去〔67〕

钗留一股合一扇〔68〕,钗擘黄金合分钿〔69〕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70〕

临别殷勤重寄词〔71〕,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72〕,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73〕,在地愿为连理枝〔74〕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75〕

【注释】

  1. 汉皇句,唐人诗多以汉武帝指唐玄宗,如杜甫《兵车行》之“武皇开边意未已。”这里又借武帝宠李夫人喻唐玄宗之宠杨贵妃。作者另有乐府《李夫人》,中有云:“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倾国,原义为其美色足以倾动全国。《汉书·外戚传》记李夫人兄李延年曾于武帝前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后遂用以喻妇女之美貌。
  2. 御宇,治理天下之意。
  3. 杨家四句,杨贵妃(七一九--七五六),小字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县)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本玄宗子寿王李瑁妃。这时玄宗的宠妾武惠妃已死,便先要她出家做女道士。天宝四载(七四五),遂封为贵妃。这里的“养在深闺”云云,是为玄宗隐讳。宋赵与旹(chí)《宾退录》卷九云:“白乐天《长恨歌》书太真本末详矣,殊不为君讳。然太真本寿王妃,白云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何耶?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不隐。”
  4. 六宫粉黛,指皇宫内所有后妃。六宫,本专指皇后寝宫,后也指妃嫔居处。粉黛,本指妇女敷面画眉的化妆品,因用以称妇女。
  5. 华清池,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境)上华清宫的温泉。玄宗常往避寒,辟浴池十余处。
  6. 凝脂,指白嫩柔滑的皮肤。《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7. 云鬓,形容妇女发脚的浓密。金步摇,钗的一种,缀珠玉以垂下,行则动摇。乐史《太真外传》记定情之夕,玄宗授金钗钿合,“又自执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
  8. 后宫,后妃所居宫室。三千人,《旧唐书·后妃传》记玄宗自武惠妃死后,“后庭数千,无可意者。”
  9. 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多用指给予宠妾所居之屋。
  10. 醉和春,醉意和着春意。
  11. 姊妹句,杨贵妃受册封后,大姊嫁崔家,封韩国夫人;三姐嫁裴家,封虢国夫人;八姊嫁柳家,封秦国夫人。宗兄杨铦封鸿臚卿,杨锜封侍御史,杨钊(国忠)尤显赫,任右承相,封魏国公。列土,分封领地。
  12. 可怜三句,参见《长恨歌传》所引当时歌谣。可怜,可羡,可爱。
  13. 骊宫,即骊山华清宫。
  14. 谩舞,通“慢舞”。凝丝竹,喻歌舞能紧扣音乐声。丝竹,指弦乐器与管乐器。
  15. 看不足,看不厌。以上写杨贵妃得宠经过。
  16. 渔阳句,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渔阳,唐郡名,范阳节度使所辖八郡之一。在今河北蓟县一带。当时安禄山兼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鼙(皮pí)鼓,本军中所用小鼓与大鼓,后也指战事。以这句的渔阳鼙鼓暗摄下句的霓裳羽衣,实是一种对照。
  17. 《霓裳羽衣曲》,舞曲名。本名《婆罗门曲》,原为西域乐舞,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进入宫廷,又经玄宗改编。舞与乐皆演缥缈仙境与仙女形象。
  18. 九重城阙,指京城长安。《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阙,宫门前的望楼。烟尘,尘土与烽烟相接,指战火。
  19. 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这里指皇帝的车驾。
  20. 西出句,指长安至马嵬驿路程。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北。相传晋人马嵬在此筑城,故名。
  21. 六军,周制,王有六军。这里泛指皇帝的扈从军队。《旧唐书·杨贵妃传》有“既而四军不散”语,盖指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
  22. 宛转句,指杨贵妃被高力士缢杀于佛堂。宛转,缠绵委屈状,含哀怜意。蛾眉,旧指美貌妇女。《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马前死,意谓死于兵乱中。
  23. 花钿两句,实应读作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花钿,金玉等制的花朵形首饰。翠翘,形似翠鸟尾的首饰。金雀,钗名。玉搔头,玉簪。据说汉武帝曾取李夫人玉簪搔头。
  24. 回看句,以上写玄宗等出奔及杨贵妃之死。
  25. 云栈,高入云霄的栈道(山岩险要处凿石架木筑成的通道)。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为川陕间主要通道,即南栈道的一部分。
  26. 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南。这里只是泛指蜀地之山。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三:“峨嵋山在嘉州,与幸蜀路并无交涉。”
  27. 日色薄,日光暗淡。
  28. 行宫,皇帝出行时的住所。
  29. 夜雨句,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焉。”铃,栈道铁索上所挂铃档,以便行人闻铃声前后照应。
  30. 天旋句,指肃宗至德二载十二月,大局转变,玄宗还京。龙驭,皇帝的车驾。
  31. 踌躇,徘徊。
  32. 不见句,意谓不见玉颜,空见死处。空,徒,
  33. 沾衣,指流泪。
  34. 信马归,意谓悲伤之余,就任马驰去。以上写玄宗入蜀及还京。
  35. 太液,汉唐都有太液池。唐太液池在长安城北大明宫北。未央,宫名,汉初所建。这里借指唐宫苑。芙蓉,指荷花。
  36. 芙蓉句,因见芙蓉又想起杨贵妃来。
  37. 西宫句,玄宗回京后,初居南内,即兴庆宫,因地近市街,易与外界接触,宦官李辅国乃矫诏强迁玄宗于西内,即太极宫,并将玄宗亲信陈玄礼、高力士流徙远方。南内,义同“南宫”。皇宫之内叫“大内”。参见卷六《奉和圣制》诗。
  38. 梨园,宫内习艺的机构,由玄宗亲教法曲,习艺者称梨园弟子。
  39. 椒房,汉代后妃宫中,以椒末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而有香气。阿监,指宫中女官。青娥,青春美貌之意,指上椒房阿监。意谓经过几年的变乱,这些女官也由年轻而衰老了。
  40. 思悄然,意兴索然。
  41. 迟迟句,意谓听到徐徐传来的钟鼓之声,开始觉得夜长得难受。
  42. 耿耿,明亮貌。河,指银河。
  43. 鸳鸯瓦,嵌合成对的瓦片。鸳鸯,常雌雄相随的水禽。霜华,霜花。
  44. 翡翠,旧说翡翠亦雌雄相随之鸟。
  45. 魂魄句,以上写玄宗回宫后苦思杨贵妃。
  46. 临邛(穷qióng)句,意谓来自蜀中,作客长安的一个道士。临邛,今四川邛崃县。鸿都,后汉京城洛阳宫门名,这里借指唐都长安。
  47. 致魂魄,将杨贵妃的精魂召来。应上魂魄句。
  48. 方士,好讲神仙方术的人,义与道士同。
  49. 上穷句,意谓上穷碧落下穷黄泉。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以其碧霞遍满之故。
  50. 山在句,沈德潜云:“著虚无缥缈字,知以下皆方士证言。”
  51. 五云起,簇起于五色祥云之间。
  52. 绰约,姿态柔美貌。
  53. 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真,道家与“仙”字同义。
  54. 参差(cēncī)是,看起来差不多。
  55. 金阙句,意谓在金阙西面敲着白玉之门。金阙,金碧辉煌的神仙宫观。扃(jiōng),门户。
  56. 转教,指托侍女通报。小玉,作者《霓裳羽衣舞歌》有云:“吴妖小玉飞作烟。”下自注说是吴王夫差女。双成,董双成,传说中西王母侍女。这里皆指太真侍女。
  57. 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
  58. 揽衣,披衣。
  59. 珠箔,珠帘。迤(以yǐ)逦开,一路敞开,好让方士进来。迤逦,曲折连绵貌。
  60. 半偏,不整齐。新睡觉,刚睡醒。觉,醒。
  61. 袂(妹mèi),袖。
  62. 寂寞,暗淡。阑干,纵横,遍流。下梨花比喻肌肤白。苏轼的“故将别语调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即用其意。
  63. 凝睇,凝视。谢,告诉。
  64. 昭阳两句,意谓和玄宗的恩爱已经断绝了,现在在蓬莱宫中的日子却是永久的。昭阳殿,本汉代赵飞燕姊妹得宠时所居宫殿,这里指杨贵妃生前居处。蓬莱宫,泛指仙宫。
  65.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66. 旧物,指生前和玄宗定情时的信物。
  67. 钿合,镶金花的合子。李贺《春怀引》“钿合碧寒龙脑冻”,谓以碧色之钿合盛龙脑香。《隋书·后妃传》,载杨广(时尚为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予宣华夫人陈氏,合中有同心结数枚。疑即此类表定情的饰物。一说也是首饰。《太平御览》引祖台之《志怪》,吴中王大夫行至曲阿塘上,有一女子解臂上金合系其肘下,令暮更来。则似是首饰。将,送。
  68. 钗留一股,钗即“叉”,歧出两股,故有钗股之称。韩偓《惆怅》:“钗股欲分犹半疑。”一扇,一片,作量词用。
  69. 钗擘(柏bó)句,伸足上句意思。擘,分开。合分钿,合上完整的花纹分为两半。
  70. 天上人间,非天上即人间,也即《长恨歌传》中“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意。会,终会。
  71. 重,翻覆。
  72. 长生殿,在华清宫,天宝元年造,祭神的宫殿,一名集灵台。又据《通鉴》胡注,唐代帝后之寝殿也名长生殿。
  73. 比翼鸟,又名鹣鹣。传说产于南方,雌雄不比不飞,常以喻夫妇。比,并列。
  74. 连理枝,不同根的树木,其枝榦连生在一起。理,纹理。以上写方士会晤杨贵妃经过。
  75. 此恨句,高步瀛云:“结处戛然而止,不纠缠方士复命、上皇震悼不豫等事,笔力高人数倍。”

【说明】

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元年(八〇六)。

诗以喜剧开始而转入悲剧。在政治上是讽刺的,在爱情上却是歌颂的。正因为这样,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即《长恨歌传》中说的“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这一政治上的效果,就被削弱甚至破坏了。

大概作者对玄宗后期的荒淫生活,即史家所谓“天宝夺明”是不满的;对杨氏兄妹的弄权乱政更是痛恶,但对杨贵妃被缢杀的结局,以及玄宗由此而引起的种种痛苦屈辱,却是同情的,而诗歌尤须通过较强的抒情手段,于是写作的结果,便形成了主题思想上的矛盾。

清人袁枚在《马嵬驿》中的两句诗,倒可以从另一意义上给李杨之间的“长恨”作一注脚:“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另外,洪迈《容斋续笔》卷二《唐诗无讳避》条云:“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覆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今之诗人不敢尔也。”按照洪迈的说法,那末,宋代的诗人就不及唐代的大胆;另一方面,也许由于宋之宫闱不像唐代那么不像样。

【鉴赏】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饶芃子)

附:陈鸿《长恨歌传》

【作者介绍】陈鸿,字大亮。德宗时曾任主客郎中等职。曾修《大统志》三十卷。除本传外,他还写过《东城老父传》,在唐传奇中,也是较有意义的一篇,但因文中有“颍川陈鸿祖”字样,故一说为陈鸿祖作。《全唐文》中还有一篇陈鸿的《华清汤池记》。

开元中〔1〕,泰阶平〔2〕,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3〕,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4〕,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5〕,元献皇后〔6〕、武惠妃〔7〕,一皆有宠,相次即世〔8〕。宫中虽良家子千数〔9〕,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10〕。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11〕,熠耀景从〔12〕,浴日馀波,赐以汤沐〔13〕。春风灵液〔14〕,澹荡其间〔15〕,上心油然若有所遇〔16〕。顾左右前后〔17〕,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18〕,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19〕。既笄矣〔20〕,鬓发腻理〔21〕,纤秾中度〔22〕,举止闲冶〔23〕,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24〕,诏赐澡莹〔25〕。即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26〕。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27〕;定情之夕〔28〕,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珰〔29〕。明年,册为贵妃〔30〕,半后服用〔31〕。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32〕,以中上意。上益嬖焉〔33〕。时省风九州〔34〕,泥金五岳〔35〕,骊山雪夜,上阳春朝〔36〕,与上行同荤〔37〕,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38〕,暨后宫才人〔39〕,乐府妓女〔40〕,使天子无顾盼意〔41〕。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42〕。非徒殊艳尤态致是〔43〕,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44〕,先意希旨〔45〕,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46〕,爵为通侯〔47〕。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室〔48〕;车服邸第〔49〕,与大长公主侔矣〔50〕。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51〕,京师长吏为之侧目〔52〕。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53〕。”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54〕。”其为人心羡慕如此。天宝末〔55〕,兄国忠盗丞相位〔56〕,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57〕,以讨杨氏为词〔58〕。潼关不守〔59〕,翠华南幸。出咸阳〔60〕,道次马嵬亭〔61〕,六军徘徊〔62〕,持戟不进〔63〕。从官郎吏伏上马前〔64〕,请诛晁错以谢天下〔65〕。国忠奉氂缨盘水〔66〕,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67〕,竟就死于尺组之下〔68〕。既而玄宗狩成都〔69〕,肃宗受禅灵武〔70〕。明年,大凶归元〔71〕,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72〕,就养南宫,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73〕,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歔欷〔74〕。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魂梦,杳不能得〔75〕。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皇心念杨妃如是〔76〕,自言有李少君之术〔77〕。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术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不见。又旁求四虚上下〔78〕,东极大海,跨蓬壶〔79〕。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80〕,东向,阖其门〔81〕,署曰“玉妃太真院〔82〕”。方士抽簪扣扉〔83〕,有双鬟童女〔84〕,出应其门。方士造次未及言〔85〕,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又至,诘其所从〔86〕。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87〕。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88〕。”于时云海沉沉,洞天日晚〔89〕,琼户重阖,悄然无声。方士屏息敛足〔90〕,拱手门下。久之,而碧衣延入〔91〕,且曰:“玉妃出。”见一人冠金莲,披紫绡〔92〕,佩红玉,曳凤舃〔93〕,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94〕。言讫,悯然。指碧衣取金钗钿合,各析其半,授使者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方士受辞于信〔95〕,将行,色有不足。玉妃固征其意〔96〕,复前跪致词:“请当时一事,不为他人闻者〔97〕,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钿合金钗,负新垣平之诈也〔98〕。”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99〕。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100〕,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101〕,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102〕。时夜殆半〔103〕,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104〕,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105〕,无自苦耳。”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106〕。其年夏四月〔107〕,南宫晏驾〔108〕。元和元年冬十二月〔109〕,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110〕。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111〕,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稀代之事〔112〕,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113〕,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114〕。意者不但感其事〔115〕,亦欲惩尤物工〔116〕,窒乱阶〔117〕,垂于将来者也〔118〕。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119〕。今但传《长恨歌》云尔〔120〕

【注释】

  1. 开元,唐玄宗年号。
  2. 泰阶,三台星(上台、中台、下台)的别名。古人认为泰阶平即天下太平之兆。
  3. 倦于句,这是对玄宗荒废政务的婉转说法。旰(gàn)食宵衣,天未亮即起床穿衣,天晚了才进食。旰,天晚。宵,深夜。
  4. 右丞相,即中书令,指李林甫。他曾被人称为“口蜜腹剑”。
  5. 先是,这之前。
  6. 元献皇后,姓杨,玄宗之妃,肃宗生母,死后由肃宗追尊为元献皇后。
  7. 武惠妃,玄宗妃,死后追尊为贞顺皇后。是武则天族人。
  8. 即世,死去。
  9. 良家子,旧指家世清白的民间女子。古代女子也叫“子”。
  10. 忽忽,心中空虚郁闷。
  11. 命妇,曾受皇帝封号的妇女,即所谓诰命夫人。内命妇,指妃嫔等;外命妇,指公主、王公之妻等。
  12. 熠(逸yì)耀,光彩鲜明的样子。景从,如影随形。景,通“影”。
  13. 浴日两句,意谓皇帝洗过澡后,又赐命妇们就浴。日,指皇帝。
  14. 灵液,指温泉。
  15. 澹荡,舒缓荡漾。
  16. 油然,心动貌。
  17. 顾,回看。
  18. 高力士,玄宗宠信的宦官,掌管内侍省事。
  19. 弘农,据乐史《杨太真外传》:杨贵妃本弘农华阴人,后迁居蒲州永乐。寿邸,寿王(李瑁)府中。
  20. 既,已经。笄(鸡jī),簪。古代女子十五岁而加笄,表示已到成年,这里暗示已嫁人。
  21. 腻理,光泽细密。
  22. 纤秾句,肥瘦合于标准。
  23. 闲冶,文雅娇媚。
  24. 别疏,另辟。汤泉,温泉。
  25. 澡莹,肌肤明净,这里是洁身的意思。
  26. 若不句,像是连穿一件绸衣都感到乏力。
  27. 导,犹助兴。
  28. 定情,古指男女结合成为夫妇。
  29. 珰,耳饰。
  30. 册,皇帝封立后妃叫册封。贵妃,仅次于皇后。
  31. 半后服用,服饰享用的待遇,照皇后减一半,也是仅次皇后之意。
  32. 婉娈,犹柔媚。
  33. 嬖(闭bì),宠爱,多含贬义。
  34. 省(醒xǐng)风,观察民风。九州,这里泛指全中国。
  35. 泥金句,这里是皇帝祭祀天地山川的意思。泥金,指以水银和金为泥,封在盛皇帝祭祷文的玉牒盖子上。五岳,注见卷二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6. 上阳,指东都洛阳上阳宫。
  37. 辇(捻niǎn),车子。
  38. 三夫人至御妻,唐无此类内职,此沿古称,泛指妃嫔。
  39. 暨,和。才人,唐代女官名,即“承旨”。
  40. 乐府,指管理音乐的官署。妓女,指能歌舞的女子。
  41. 顾盼,注目,留神。
  42. 进幸,为皇帝侍寝。
  43. 非徒,非但。尤态,出众的仪态。
  44. 便佞(骈宁pián nìng),善于以口舌献媚。
  45. 先意句,对方未开口,就已能领会其意图。
  46. 叔父,指任光禄卿的杨玄珪。清贵,指高贵的地位。
  47. 通侯,即列侯,古代爵位中最高的一种。这里形容杨家权位之高
  48. 埒(劣liè),相等。
  49. 车服,原指皇帝酬功之具。邸第,指王公等住宅。
  50. 大长公主,皇帝姊妹称长公主,皇帝姑母称大长公主。这里指杨氏姊妹受到贵妇中最高待遇。侔,相等。
  51. 禁门,宫门。因皇帝居处有禁,故名宫中为禁中。
  52. 侧目,不敢正视。
  53. 谣咏,民间所编之歌。生女两句,语本《史记·外戚世家》:“生男勿喜,生女勿怒,独不见卫子夫(汉武帝皇后)霸天下。”
  54. 门上楣,旧时多以门楣喻门第。楣,门上的横木。
  55. 天宝,唐玄宗年号,共十四年。
  56. 兄国忠,杨国忠是杨贵妃堂兄。盗,对杨国忠专权的贬责。
  57. 向阙,这里是进犯都城的意思。阙,宫门前的望楼。
  58. 为词,为借口。
  59.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
  60. 咸阳,今属陕西。
  61. 道次,路中停驻。
  62. 徘徊,意谓不肯再前进。
  63. 戟,一种能直刺横击的兵器。
  64. 郎,此处与“廊”字通,本指侍从殿廊下的官员,如侍郎。
  65. 请诛句,汉景帝时晁错曾建议削诸王藩地,引起七国之乱,后被景帝杀死。这里是祸首的意思,以杨国忠比之。谢天下,向天下人认错。
  66. 奉氂(máo)缨盘水,古官吏有过,戴白冠氂缨,手捧盘水,上加宝剑,请皇帝正法。盘水供杀人者洗手用。这里指杨国忠伏法。奉,通“捧”。
  67. 仓皇,慌乱。
  68. 尺组之下,指杨贵妃被缢杀。组,以丝织成的阔带子。
  69. 狩,巡守,这里是皇帝出奔的讳辞。
  70. 肃宗,李亨,玄宗之子。受禅(善shàn),接受帝位。禅,原指以帝位让人。天宝十五载,朔方留后杜鸿渐等迎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郡(在今宁夏)城南楼。
  71. 大凶,指安禄山。归元,犹授首,指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元,人头。
  72. 太上皇,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称太上皇。
  73. 玉琯,指玉笛等管乐器。琯,同“管”。
  74. 歔欷,叹气。
  75. 杳(舀yǎo),渺茫。
  76. 如是,到了这地步。
  77. 李少君,汉武帝时方士,自称曾遇仙,得长生之方,为武帝所信。见《史记·武帝本纪》。又据《汉书·外戚传》,方士齐人少翁,曾召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魂,现于灯帐间,使武帝居他帐而遥望之。应是两人,但因这类事本属虚妄,作者也就连类书之。
  78. 四虚,四处。
  79. 蓬壶,指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80. 洞户,深邃的门户。
  81. 阖,关闭。
  82. 玉妃,犹仙子。
  83. 扣扉,敲门。
  84. 双鬟,这里指少女的装饰。鬟,环形发髻。
  85. 造(操去声cào)次,匆促。
  86. 诘,问。
  87. 致其命,说明他的使命。
  88. 少,稍。
  89. 洞天,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
  90. 屏息,屏气。敛足,併足。皆表示诚敬。
  91. 延,邀请。
  92. 绡,丝织品。
  93. 曳,穿。凤舃(系xì),凤头绣鞋。
  94. 天宝十四载,即杨贵妃死的那一年。已还,以来。
  95. 信,信物,指钿合金钗。
  96. 固征,紧问。
  97. 请当时两句,意谓当时只有玄宗、贵妃两人才知道的事情。
  98. 新垣(复姓)平,汉时方士,自称能望气,测吉祥,因得文帝宠信。后经人告发是欺诈,被杀。这里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可以取信于玄宗的言词带去,恐怕要受欺君的嫌疑。
  99. 辇,这里指皇帝。
  100. 秦,指今陕西一带。
  101. 树瓜华,这里是陈列瓜果的意思。华,也指瓜果。
  102. 宫掖,妃嫔居处。掖,通“腋”,原义为两侧。尚,流行。
  103. 殆,大概。
  104. 凭肩,与贵妃并肩。
  105. 幸惟,犹祝愿。
  106. 不豫,不安。
  107. 其年句,唐玄宗死于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
  108. 晏驾,帝王死亡的讳辞。旧说:“臣子之心犹谓宫车当驾而晚出。”
  109. 元和,唐宪宗年号。
  110. 自校书郎句,从校书郎调至盩厔县尉。校书郎,唐秘书省及弘文馆均置此职,掌校订书籍。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周至县。
  111. 琅琊,郡名,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北。邑,县城。
  112. 稀代之事,历史上稀见之事。
  113. 出世之才,高出于世俗的才能。润色,修饰。
  114. 因为,因而撰作。
  115. 意者,揣想其用意。
  116. 惩尤物,以美色为戒。尤物,本指特异的事物,多指美色。
  117. 窒乱阶,堵塞祸乱的根源。
  118. 垂,流传。
  119. 本纪,正史中记载皇帝言行的专篇。
  120. 但,只。云尔,语末助词,犹“如此而已”。

【说明】

本传是《长恨歌》的姊妹篇,可以相互补充。在传中,已直接写出“玄宗”,不再用“汉皇”来代替,且明言杨贵妃是得之于寿王府。

因为是径接白诗,故诗中已注的,这里不再重复。

顷读钱钟书先生《管锥编》第二册,其《长恨传》一条,记董逌(yōu)《广川画跋》卷一《书马嵬图》引《青城山录》,谓玄宗曾召广汉陈什邠(bīn)行朝廷斋场,求神于冥漠,初遍搜莫知其所,后乃于蓬莱南宫西庑见上元玉女张太真,云帝乃太阳朱宫真人,因世念颇重,谪降人世,因取玉龟为信云云。则当时已有此传说。

【传疑】"隐事"一说,来自于1929年《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二号上的俞平伯《<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传疑》。该说认为,《长恨歌》写的是一件"皇家逸闻",但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公开披露,只能遮遮掩掩地暗含于诗中,此"逸闻"即是,马嵬事变中杨妃未死,易服潜逃,流落民间,大约当了女道士。玄宗晚年罹杨妃,不是死别之苦,而是生离之恨。"隐事"说在80年代之后,又热闹了起来,周煦良的《<长恨歌>恨在哪里?》(《晋阳学刊》1981年第6期)对俞氏的观点加以引申,说:"诗的中心思想是写杨妃不忠实于爱情"。诗中的后半,杨将李忘得一干二净。李杨今日同在人间,纵使他日同在天上,也不能成为连理枝与比翼鸟,其长恨就在这里,孙次舟在《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四辑中发表了《读<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一文,重申了俞说,并综合正史、野史和笔记小说,对马嵬事变的真相作了考析和描述,认为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马嵬变起,禁军诛杀诸杨,又围驿请杀贵妃。玄宗无奈,同意赐死遗妃。然监刑的高力士和陈玄礼皆为玄宗的亲信,按照玄宗旨意,利用赐死的地点(驿馆僻处佛堂)和埋尸时间(黄昏以后),以另一宫女代替杨妃。杨妃则改装,在黑夜中混入难民群,然后渡越终南山,浮汉水,下襄阳,沿长江向东,最后落脚于东方某一海滨城市,在城中作妓女,也可能是名妓而兼"假母",主持着一个很大的妓院。安史之乱平定后,玄宗派中使寻访到杨妃,杨妃不愿返转长安,只交墚年定情和交中使带回。之所以不愿回长安,原因可能是玄宗年老失势,杨看透了皇家的富贵荣华,不愿再试风险。也可能因杨氏一门在马嵬之变中遭受惨祸而心怀怨恨。

琵琶行〔1〕并序

元和十年〔2〕,余左迁九江郡司马〔3〕。明年秋,送客湓浦口〔4〕,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5〕。问其人,本长安倡女〔6〕,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7〕,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8〕。遂命酒使快弹数曲〔9〕。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10〕,转徙于江湖间〔11〕。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12〕,感斯人言〔13〕,是夕始觉有迁谪意〔14〕。因为长歌以赠之〔15〕,凡六百一十二言〔16〕。命曰《琵琶行》〔17〕

浔阳江头夜送客〔18〕,枫叶荻花秋瑟瑟〔19〕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0〕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21〕,琵琶声停欲语迟〔22〕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2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24〕,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25〕,似诉生平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26〕,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27〕,初为《霓裳》后《六么》〔28〕

大弦嘈嘈如急雨〔29〕,小弦切切如私语〔30〕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31〕,幽咽流泉水下滩〔32〕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进〔33〕,铁骑突出刀枪鸣〔34〕

曲终收拨当心画〔35〕,四弦一声如裂帛〔36〕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37〕,整顿衣裳起敛容〔38〕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39〕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40〕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41〕

五陵年少争缠头〔42〕,一曲红绡不知数〔43〕

钿头银篦击节碎〔44〕,血色罗裙翻酒污〔45〕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46〕

弟走从军阿姨死〔47〕,暮去朝来颜色故〔48〕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49〕

去来江口守空船〔50〕,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51〕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5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53〕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54〕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55〕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56〕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57〕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58〕,为君翻作《琵琶行》〔59〕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60〕

凄凄不似向前声〔61〕,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62〕

【注释】

  1.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 元和十年,八一五年。元和,唐宪宗年号。
  3. 左迁,贬官的婉转说法。汉代尊右而卑左,故降官称左迁(见《汉书·周昌传》颜师古注),后世因此沿用。九江郡,隋郡名,即诗中之浔阳、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州刺史的副职。这时已成为安置贬斥之官的闲职。作者《江州司马厅记》中有云:“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可略见当时州司马的处境。
  4. 湓浦,即湓水,今名龙开河。其水口之地叫湓浦口。
  5. 听其音两句,意谓含有京中流行的腔调。
  6.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倡女,古代以歌舞曲艺为业的人。
  7. 善才,唐人特称琵琶师之词。
  8. 委身,以身付人之意。贾(古gǔ)人,商人。
  9. 快,痛快,尽情。
  10. 憔悴,困苦貌。
  11. 转徙(xǐ),犹流浪。
  12. 恬(甜tián)然自安,犹随遇而安。
  13. 斯人,其人。
  14. 谪(折zhé),贬官。
  15. 因为,因而撰作。
  16. 凡,总共。六百一十二言,全诗实为六百一十六字。二,当是传写之误。言,字。
  17. 命,题名。
  18. 浔阳江,长江的一段,在九江市北。
  19. 瑟瑟,指风吹枫荻声。
  20. 管,管乐器。弦,弦乐器。
  21. 暗问,低声问。
  22. 欲语迟,犹欲说还休。
  23. 回灯,移灯。
  24. 轴,琵琶上收紧弦线的把手。三两声,试弹几声。
  25. 弦弦,犹下“声声”。掩抑,犹幽咽。
  26. 信手,随手,意谓很自然地。续续,连续。
  27. 拢,抚弦。撚,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
  28. 霓裳,《霓裳羽衣曲》,注见《长恨歌》。《六么》,本名《录要》。乐工进曲时,将其要点录出成谱,故名。当时京城流行的歌曲。
  29. 大弦句,琵琶有四弦(或五弦),一条比一条细。大弦,指最粗的弦。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30. 小弦,指最细的弦。切切,幽细声。
  31. 间关,状鸟鸣声。花底,花下。滑,流啭。
  32. 幽咽句,此句“流泉”与“水”重复,但意义上还是可解,段玉裁说“昔年曾谓当作泉流冰下难”,固可备一说,然“水下滩”尚能状乐声如流水之经沙滩那样幽咽,是听的人从听觉直接得来,“冰下难”并不能产生听觉,只是意识上的联想。冰下难,一本作“冰下滩”。
  33. 银瓶两句,写乐声暂歇之后,忽又迸发出高昂激越的声音。银瓶,汲水器。作者另有《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乍(诈zhà),忽然。迸,急溅。
  34. 铁骑,穿铁甲的骑兵。
  35. 拨,拨弦的用具。当心画,用拨当着琵琶槽的中心,用力一划。画,同“划”。
  36. 裂帛,如将布帛撕裂,形容声音的脆厉。
  37. 沉吟,心境沉重的样子。
  38. 敛容,脸现正色。
  39. 虾蟆陵,在长安东南,曲江附近,当时歌女聚居之地。旧说本董仲舒墓,其门人经过,皆下马,故谓之下马陵,后人乃讹为虾蟆陵。
  40. 教坊,注见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名属教坊,当是挂名教坊,临时入宫供奉。部,队。
  41. 秋娘,唐代歌妓的通称。秋娘妒,意为被同行所妒。
  42. 五陵,注见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其地颇多豪富。年少,年轻人。缠头,当时歌舞妓演奏完毕,多以绫帛之类为赠,叫缠头彩。争缠头,竞相赠她财物。
  43. 一曲句,意谓一曲既罢,就得到好多的红绡。绡,丝织品,指缠头。
  44. 钿头句,意谓欢乐时便以首饰代替拍板,以致被击碎了。钿头银篦,两端镶着金玉制花朵的银篦子。
  45. 血色句,意谓戏笑时酒也打翻,酒渍污染了红色罗裙。血色,鲜红色。
  46. 秋月春风,指一年中的美景。
  47. 走,前去。阿姨,当指姊妹。妻之姊妹、母之姊妹皆称姨。泛喻骨肉凋丧,仅余一身。
  48. 颜色故,姿色衰老。
  49. 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当时为茶叶集散地。
  50. 去来,指商人去浮梁以来。
  51. 梦啼句,意谓梦中哭醒后,泪痕还夹着脂粉。阑干,纵横,遍流。
  52. 唧唧,叹声。
  53.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54. 苦竹,也称伞柄竹。
  55. 杜鹃,子规鸟。其声凄厉动人哀思。
  56. 独倾,犹独酌。
  57. 呕(ōu)哑、嘲哳(扎zhá),都是形容声音杂乱刺耳。难为听,难以听下去。
  58. 莫辞更坐,意谓不要就去,仍请坐下。更,再。
  59. 翻,指按曲调翻成歌辞。
  60. 却坐,回到原来坐处。却,退回。促弦,拧紧弦子。
  61. 向前,刚才。
  62. 青衫,唐官员品级最低之服色。

【说明】

前人曾经怀疑诗中的故事是否真实,但在《琵琶行》之前,作者还写过五言的《夜闻歌者》一诗,也是写他在秋江月夜,听到邻船有一歌女在悲歌,因而寻声相见的经过,可见并非完全出于虚构。

这一类流落天涯的卖艺妇女,在旧社会本是常见,身世大多是凄凉畸零,作者这时正官贬闲职,为人又较通脱,这类歌女的故事,心中或许已有积累,成为他诗歌的素材,贬官江州则是触发他创作的一个契机,“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全诗的主题。也就是说,大家都是被丢弃的。在写法上,可能脱胎于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这首诗同时也是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代表作品。

【鉴赏】

本题为《琵琶引并序》,“序”里却写作“行”。“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辞的一体。“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诗》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如“序”中所说,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霍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