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相绝秦》《左传》

【作品介绍】

  《吕相绝秦》是一篇满有意义的文章。文章粗看挺吓人,完完全全是晋国声讨秦国的战斗檄文。在文中秦国的形象完全是个反复无常,见义忘利的“小人”,然而实际上,我们读者大可不必如此费神,秦晋本是亲家,国家利益使之在后来反目成仇,谁是谁非,无法分辨,就算是史学专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原文】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1〕,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2〕,申之以盟誓〔3〕,重之以昏姻〔4〕。天祸晋国〔5〕,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6〕,献公即世〔7〕。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8〕。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9〕。亦悔于厥心〔10〕,用集我文公〔11〕。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12〕,跋履山川〔13〕,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见而朝诸秦〔14〕,则亦既报旧德矣〔15〕。郑人怒君之疆埸〔16〕,我文公帅诸候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17〕。诸候疾之〔18〕,将致命于秦〔19〕。文公恐惧,绥静诸侯〔20〕,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22〕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21〕,蔑死我君,寡我襄公〔25〕,迭我淆地〔26〕,奸绝我好〔27〕,代我保城〔26〕。殄灭我费滑〔27〕,散离我兄弟〔28〕,挠乱我同盟〔29〕,倾复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放罪于穆公〔30〕,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31〕。天诱其衷〔32〕,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33〕,康、灵即位〔34〕。康公,我之自出〔35〕,又欲阙翦我公室〔36〕,倾覆我社稷,帅我螫贼〔37〕,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俊〔38〕,入我河曲〔39〕,伐我涑川〔40〕,俘我王官〔41〕,翦我羁马〔42〕,我以是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43〕,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44〕,我君景公引西望曰〔45〕:‘庶抚我乎〔46〕!’君亦不惠称盟〔47〕,利吾有狄难〔48〕,入我河县〔49〕,焚我箕、郜〔50〕,芟夷我农功〔51〕,虔刘我边垂〔52〕,我以是有辅氏之聚〔53〕。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54〕:‘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55〕。君又不祥〔56〕,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57〕,君之仇谁,而我昏姻也〔58〕。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代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59〕。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60〕。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61〕,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与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62〕:‘余虽与晋出入〔63〕,余唯利是视〔64〕。’”不谷恶其无成德,则用宣之,以惩不壹〔65〕。’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66〕。寡人帅以听命〔67〕,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68〕,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69〕,其不能以诸候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70〕。”

【注释】

  1. 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锜的儿子魏相,因食色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
  2. 戮力:合力,并力。
  3. 申:申明。
  4. 重:加重,加深。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
  5. 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
  6. 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
  7. 即世;去世。
  8. 俾:使。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
  9. 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
  10. 厥:其,指秦穆公。
  11. 用:因而。集:成全。
  12. 躬:亲身。擐:穿上。〔13〕跋履:跋涉。
  13. 胤(yìn):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14. 旧德:过去的恩惠。
  15. 怒:指侵犯。疆场:边疆。
  16. 询:指商量。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
  17. 疾:憎恶,憎恨。
  18. 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
  19. 绥静:安定,安抚。
  20. 大造:大功。西:指秦国。
  21. 不吊:不善。
  22. 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
  23. 迭:同“轶”,越过,指侵犯。
  24. 奸绝:断绝。我好:同我友好。
  25. 保:同“堡”,城堡。
  26. 殄(tiǎn)灭;灭绝。费(bi):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
  27. 散离:拆散。兄弟:指兄弟国家。
  28. 挠乱;扰乱。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
  29. 犹愿:还是希望。
  30. 即楚:亲近楚国。谋我:谋算我晋国。
  31. 诱:开启。衷:内心。
  32. 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革命
  33. 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
  34. 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
  35. 阙翦:损害,削弱。
  36. 蟊(mao)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于雍。
  37. 悛(quan):悔改。
  38. 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39. 涑(Su)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40. 俘:劫掠。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
  41. 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
  42. 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43. 君;指秦桓公。
  44. 引:伸长。:脖子。
  45. 蔗:大概,或许。抚:抚恤。
  46. 称盟:举行盟会。
  47. 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
  48. 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
  49. 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郜(gdo):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
  50. 芟(shan):割除。夷:伤害。农功:庄稼。
  51. 虔刘:杀害,屠杀。边垂:边陲,边境。
  52. 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聚:聚众抗敌。
  53. 伯车:秦桓公之子。
  54. 寡君:指晋历公。
  55. 不详:不善。
  56. 白狄:狄族的一支。及:与。同州:同在古雍州。
  57. 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
  58. 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
  59. 是用:因此。
  60. 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
  61. 昭:明。昊:广大。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
  62. 出入:往来。
  63. 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
  64. 不壹:不专一。
  65. 昵就:亲近。
  66. 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
  67. 承宁:安定。
  68. 不佞:不敏,不才。
  69. 图:考虑。利之:对秦国有利。

【白话翻译】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主持祭祀。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坏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攘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我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攘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卜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又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我国的图谋得逞。

  穆公和攘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站。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劫掠我们的王宫,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站。望东方的不通,正视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我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站。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有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当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我谨向全部意思都向君王德左右执行宣布了,望他们权衡怎样才对秦国有利。”

【点评】

  这是一篇满有意义的文章。文章粗看挺吓人,完完全全是晋国声讨秦国的战斗檄文。在文中秦国的形象完全是个反复无常,见义忘利的“小人”,然而实际上,我们读者大可不必如此费神,秦晋本是亲家,国家利益使之在后来反目成仇,谁是谁非,无法分辨,就算是史学专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呢,反倒轻松了——文章文辞犀利,一气呵成,

  吕相是晋国大臣,名叫魏相,因食邑在吕,所以又称吕相。春秋时这种情况大概不少。商鞅本名公孙鞅,因采邑分封于商地,又称商鞅。后来因为大家喜欢用商鞅这个名字,一般人反而不知他的本名了。两国的恩怨,错综复杂,源远流长,本不是可以信口开河的事情。然而吕相极尽褒贬之能把晋国说成是吃亏上当,为人所欺的“善人”,而秦国却是奸佞不堪,反得无常的“小人”。

  有关秦穆公的“事迹”,帮助过晋国的,如遣返被俘的晋惠公、秦国助重耳上台的善事,为吕相“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秦人背着晋国窃于郑盟之事,却大书特书,说什么晋国帮了秦国铲事,平了诸侯对秦国的义愤,甚至将晋国率先发难,在淆之战偷袭秦军也说得理由十足,令人无法不信!

  秦穆公之后,秦晋之间的交恶,曲自然又是在秦而不晋。秦桓公与晋景公时,秦晋的交战原因又被吕相说是由于秦军的挑衅。而到了吕相所侍的晋厉公时,在对待白狄部落的事件上,秦人的形象又是反复在晋与白狄之间进行挑拨生事的卑鄙无耻之人!

  吕相是个辨才,在晋史中也许不是太出名的角色,竟也是如此厉害。更不用说以后的其他晋国历史的“明星”们了!

【解析】

  照吕相的说法,秦国及其国君秦桓公真的是十恶不赦了,芑止断交,就是亡国灭种都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这就是言辞的力量。他们没有象索绪尔、乔姆期基等人那样发明出一套深奥的语言学理论,没有象福柯那样专心研究话语同权利的关系,也没有像六朝时期的佛典翻译家和文学家那样专门研究过语言问题;但他们是天才的运用言语的人,是天才的演说家和雄辩家。他们凭天赋悟出了言辞懂得力量说话的艺术和利用言辞的技巧。同时,他们也是天才的心理学家,凭直觉把人心、人性摸了个透。因此,他们悟出锋利,有含蓄深沉;指向明确,又无所不包;温文尔雅,却又处处逼人,把言辞的力量发挥到了及至,无法再淋漓尽致了。

  他们达到的效果,是在不经意之中自然而然把白的说成黑的,方的说成圆的,错的说成对的,反的说成对的,大的说成小的,小的说成大的,让听者确信不疑,确信说者对了,自己错了,确信真理和道义在说者手中,而不在自己一方。

  他们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在此前提下,最妙的是不经意和自然而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等明白过来以后才大呼上当,他们充分利用了语言的张力,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以及语言的开放性和遮蔽功能,再加上逻辑上偷梁换柱的手法,制造语言的和思维的种种陷阱,让对手无法摆脱语言的罗网。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说客并非易事。起码的条件是口齿伶俐,巧舌若簧,天资聪颖,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工于心计。还要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厂泛的阅历,天文地理、世事人情无所不晓,博古通今。然后要有心得理素质上的优势,知己知彼,胸有成竹,随机应变,在任何情况下都面不改色心不跳,善于控制喜怒哀乐,让它们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并且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发起猛攻,夺取心理上的制高点。此外,还要借助权势,以某君主、某实力派人物、某名人为靠山,以此增加话语的含金量和穿透力,尤其是话语的权威性,居高临下地、游刃有余地进行表演。

  所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古人早把这一套捉摸透了。聪明的君主深懂决战不止在战场,平时用酒肉钱物蓄养各色人才,像孟尝君那样养上一群鸡狗盗之徒,到关键时刻就派上了用场。如今的一些大款们,也可以学学古人的这种远见卓识,有余钱时,收养一些特殊人才,到时候就会受益无穷。不要目光短浅,不要吝惜钱财,不要只盯住眼前一点一滴的得失。胸有鸿鸿鹄之志者,大可以从古人那里学到不少法宝从而使自己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不过,现在似乎是一个不大适合培养说客,或者叫优秀演说家、辩才的时代。人们都很忙,或者忙于发财,忙于出名,忙于做官,忙于出国,或者忙于生计,几乎很少有闲暇来培养这种特殊的艺术才能。再说,现在的人更讲实№,更讲直来直去赤裸裸地交往,都讨厌能说会道的花言巧语,把这种专利拱手送给了街头骗子和“厚黑学”家们,让他们在现代化的繁忙之中转空子大发横财,而上当受骗的人或者不会厚黑,或者不在乎,或者怕麻烦,几乎不会同街头骗子和厚黑专家计较。

  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说客们水平固然很高,但他们并非完全没有良心,也并非完全不讲道义。首无,他们绝对忠于自己的主子。既然主子出血养了他们,主子就成了“有奶便是娘”亲娘,即使肝脑涂地,也不会背叛主子。其次,他们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把自己的才华、天赋、技艺、精力,有时甚至是生命,都用在维护他们所属的国家利益之上。绝对不会用来谋取一己的私利。这就体现了很高的觉悟和教养,坑蒙拐骗使用来对付敌人的,而不是用来对付自己人的。对自己人要讲仁、义、礼、智信;对敌人则在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氛围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天赋。

  两相对比,说客与骗子、厚黑家的本质区别,便以一目了然了。

【相关成语】

  秦晋之好:qín jìn zhī hǎo,解释: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解释: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惟利是图:wéi lì shì tú,解释: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唯命是从:wéi mìng shì cóng,解释: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