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本书收录曾氏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按内容大抵可分为修身、治学、齐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等章。由这些书信,可窥斑见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他仕途春风得意背后的感觉,由于树大招风,功高盖主,封建王朝随时都有再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他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读之,我们感觉是在和一颗伟大而丰富的心灵在对话,不知不觉中,我们心中涌起了敬意,人生境界得到了净化和超拔。

一 修身篇
前言禀父母 - 谨守父亲保身之则禀父母 - 痛改前非自我反省致诸弟 - 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禀父母 - 劝弟勿夜郎自大致诸弟 - 劝弟谨记进德修业致诸弟 - 劝弟切勿恃才傲物禀父母 - 做事当不苟不懈
致诸弟 - 劝宜力除牢骚致四弟 - 不宜露头角于外致九弟 - 劝宜息心忍耐致九弟 - 劝弟须保护身体
致九弟 - 做人须要有恒心致九弟 - 言凶德有二端致九弟 - 愿共鉴诫二弊致九弟 - 注意平和二字
致四弟 - 必须加意保养致九弟四弟 - 早起乃健身之妙方致九弟 - 宜平骄矜之气致九弟李弟 - 须戒傲惰二字
致四弟 - 用药须小心谨慎致四弟 - 不宜非议讥笑他人致九弟季弟 - 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致九弟季弟 - 必须自立自强
致九弟 - 望勿各逞己见致九弟季弟 - 治身宜不服药致九弟季弟 - 服药不可大多致四弟 - 劝弟须静养身体
致四弟 - 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致九弟 - 述治事宜勤军致九弟 - 只问积劳不问成名致九弟 - 万望毋恼毋怒
致九弟 - 宜以自养自医为主致九弟 - 凡郁怒最易伤人致四弟 - 述养身有五事致九弟 - 宜自修处求强
致九弟 - 时刻悔悟大有进益致九弟 - 必须逆来顺受
二 劝学篇
禀父母 - 闻九弟习字长进禀父母 - 教弟写字养神禀父母 - 劝两弟学业宜精致诸弟 - 述求学之方法
致诸弟 - 读书宜立志有恒致诸弟 - 勉励自立课程致诸弟 - 讲读经史方法致六弟 - 述学诗习字之法
致诸弟 - 劝述孝悌之道致诸弟 - 温经更增长见识致诸弟 - 勿为时文所误禀父母 - 教弟注重看书
致诸弟 - 必须立志猛进致诸弟 - 读书必须有恒心致诸弟 - 按月作文寄京致诸弟 - 评文字之优劣
致四弟 - 读书不可太疏忽致四弟 - 宜劝诸侄勤读书致四弟九弟 - 宜居家时苦学致九弟 - 讲求奏议不迟
致四弟九弟 - 谆嘱瑞侄用功致四弟九弟 - 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三 治家篇
禀父母 - 述家和万事兴禀父母 - 教弟以和睦为第一致诸弟 - 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禀父母 - 勿因家务过劳
禀叔父母 - 勿因劳累过度致诸弟 - 无时不想回家省亲致诸弟 - 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致诸弟 - 述改建祖屋之意见
致诸弟 - 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致诸弟 - 迎养父母叔父谕纪泽 - 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谕纪泽 - 携眷赶紧出京
谕纪泽 - 家眷万不可出京谕纪泽 - 勤通书信不必挂念谕纪泽 - 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致诸弟 - 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致诸弟 - 勿使子侄骄奢淫佚谕纪泽 - 宜教家人勤劳持家致四弟 - 宜常在家侍侯父亲致四弟 - 不宜常常出门
致四弟 - 得两弟为帮手致九弟 - 归家料理祠堂致四弟季弟 - 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致诸弟 - 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
致诸弟 - 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致诸弟 - 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最苦致诸弟 - 述起屋造祠堂致四弟 - 治家有八字诀
致四弟 - 居乡要诀宜节俭致九弟季弟 - 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致四弟 - 教子侄宜戒骄奢佚致四弟 - 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
致四弟 - 教子弟去骄气惰习致四弟 - 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致四弟 - 教弟必须爱惜物力致四弟 - 惜福贵乎勤俭
致九弟 - 欣悉家庭和睦致四弟 - 教子勤俭为主致四弟 - 宜以耕读为本
四 理财篇
禀祖父母 - 述告在京无生计禀祖父母 - 述京中窘迫状禀父母 - 筹划归还借款禀父母 - 借银寄回家用
禀父母 - 在外借债过年禀父母 - 家中费用窘迫禀祖父母 - 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禀祖父母 - 无钱寄回家
禀父母 - 寄银还债济人致诸弟 - 取款及托带银禀父母 - 送参冀减息银禀父母 - 取借款须专人去
禀父母 - 在京事事节俭禀叔父母 - 托人带银两归家致诸弟 - 家中务请略有积蓄谕纪泽 - 托人带银至京
致诸弟 - 带归度岁之资致九弟 - 述捐银作祭费致九弟 - 劝捐银修祠堂禀祖父母 - 请给族人以资助
禀祖父母 - 先馈赠亲戚族人致诸弟 - 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禀祖父母 - 赠亲戚族人数目禀叔父母 - 请兑钱送人
致诸弟 - 节俭置田以济贫民致九弟 - 顺便可以周济致九弟 - 周济受害绅民致四弟九弟 - 千里寄银礼轻义重
致四弟 - 送银子共患难者
五 交友篇
致诸弟 - 交友拜师宜专一致诸弟 - 必须亲近良友禀叔父 - 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致诸弟 - 交友须勤加来往
致诸弟 - 切勿占人便宜禀父母 - 述接待朋友之法致九弟 - 患难与共勿有遗憾致九弟 - 述挽胡润帅联
致九弟季弟 - 述有负朋友
六 为政篇
禀祖父母 - 述与英国议和禀父母 - 述盘查国库巨案禀父母 - 具折奏请日讲致诸弟 - 具奏言兵饷事
致诸弟 - 进谏言戒除骄矜致诸弟 - 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致九弟季弟 - 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致九弟 - 暂缓祭祀望溪
致季弟 - 述长江厘卡太多季弟左右致九弟季弟 - 述筹办粤省厘金致九弟 - 述抽本省之厘税致九弟 - 处事修身宜明强
致诸弟 - 喜述大考升官禀祖父母 - 报告荣升侍讲禀祖父母 - 报告考差信禀祖父母 - 报告补侍读
致诸弟 - 喜述得会试房差致诸弟 - 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禀父母 - 万望匆入署说公事禀叔父母 - 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禀父母 - 敬请祖父换蓝顶禀父母 - 拟为六弟纳监禀父母 - 报告两次兼职禀父母 - 请勿悬望得差
禀父母 - 附呈考差诗文禀父母 - 贺六弟成就功名禀父母 - 请敬接诰封轴禀父母 - 不敢求非分之荣
禀父母 - 请四弟送归诰轴禀父母 - 谨遵家命一心服官致诸弟 - 述升内阁学士致诸弟 - 喜述补侍郎缺
致诸弟 - 述奉旨为较射大臣致诸弟 - 喜闻九弟得优贡致九弟 - 为政切不可疏懒致九弟 - 述弟为政优于带兵
致四弟 - 述坚守作战之困难致九弟 - 述兄弟同获圣恩致九弟 - 申请辞退一席致九弟 - 述让纪瑞承荫
致九弟 - 述纪梁宜承荫致九弟 - 述奏议乃为臣之事致九弟 - 不必再行辞谢致九弟 - 战事宜自具奏
致四弟 - 兄弟同蒙封爵致四弟九弟 - 述应诏面陛之策
七 用人篇
致诸弟 - 述营中急需人才致诸弟 - 调彭雪琴来江致九弟 - 催周凤山速来致九弟 - 交人料理文案
致九弟 - 愧对江西绅士致九弟 - 宜以求才为在事致九弟 - 拟保举李次青致九弟季弟 - 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
致九弟 - 述告办事好手不多致沅弟季弟 - 随时推荐出色的人致九弟季弟 - 述杨光宗不驯致沅弟季弟 - 嘱文辅卿二语
致九弟 - 宜多选好替手

《湖南历代文化世家·湘乡曾氏卷》之前言 曾主陶 胡卫平(曾国藩研究会)2011年12月9日

曾国藩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而且巨,尽管史学界对这种影响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但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早已被社会公众所欣赏。他所留下的《家书》,不仅影响了曾氏家族的好几代人,旧时代的读书人也几乎人手一册。即使在当代,由各家出版社出版的多种《曾国藩家书》作品,仍很受读者的欢迎。能够感动读者的,除了书中那些通俗而亲切的家训格言之外,那就是还有一个成功的、且最具说服力的家教案例:湘乡曾氏文化世家。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是湖湘文化世家的典型代表,构成这个文化世家主体的是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

在科举考试时代,这个人才群体中有秀才、监生、优廪生、优贡生、举人、进士达20余人。废除科举考试之后,这个人才群体中有160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不少人还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学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曾氏文化世家成员中,除曾国藩、曾国荃等因军功受到清政府封赏外,有一大批杰出人才在许多领域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外交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以驻英、法大臣兼驻俄大臣的身份,于1879年赴俄谈判,据理力争,收回伊犁南境地区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曾纪泽的儿子曾广铨,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满文,曾担任清政府驻韩国和德国大使,后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是著名的翻译家。在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成员中,还有曾约农、曾宝葹、曾宪森等翻译家,都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在数学方面:曾国藩次子曾纪鸿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著作行世。曾纪鸿的后裔曾广钧、曾昭权、曾昭桓、曾宪源、曾宪琪,以及曾国潢的玄孙曾宪澄(美国史蒂芬斯学院数学系硕士),第六代孙曾卫(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南京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保险系主任)等都精通数学,他们或以数学为专业,或供职于与数学相关的公路、铁路、电机、采矿、计算技术等行业。 在化学化工方面:曾国华之孙曾广植(又名广锜),先后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味道化学理论的创始人。曾广植两儿一女,分别以化学气体元素命名。长子曾昭氚,留美化学硕士和工商硕士;次子曾昭氙,留美化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女儿曾昭氕,美国俄亥俄州玄大学化学博士。此外,曾广植的次媳容勤奋也是留美化学博士、芝加哥大学Loyala大学博士后;女婿孙永奎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工博士。可以说,曾广植这个家庭已成为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中新兴的化学世家。曾国潢之曾孙曾昭抡,192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建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国家高教部副部长等职,是我国新型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文化艺术方面:曾国藩的曾孙曾昭杭,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前曾任长沙华中美术学校校长。曾国潢的曾孙女曾昭燏是著名的文博专家,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孙曾绍杰是著名篆刻书法家,台湾文化大学教授;玄孙曾宪涤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在《法西斯细菌》剧中饰演主角,后导演多部电影。曾国荃的玄孙曾宪杰是著名画家,曾聘为澳门华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联合国文教委员;玄孙女曾宪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玄孙曾宪棨,美国奥克兰加州大学大众传媒学硕士,台湾“国防电视制作中心”主任。此外,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成员在书法艺术上大都造诣颇深,如曾国藩、曾国荃、曾国潢、曾国华、曾纪泽、曾纪鸿、曾纪芬、曾广钧、曾宝荪、曾约农、曾昭燏等,其中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曾昭燏的书法艺术成就尤高,后人以书法家视之。 在军政与实业方面:曾国葆后裔中有十余人进入军界,其中五人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广泰和曾广钅荣在国民党军中先后授予少将军衔。曾国潢的曾孙曾昭承,哈佛大学经济科硕士,曾任台湾工矿公司总经理;曾孙曾绍杰,既是书法家,又曾担任台湾电力公司董监。 在医学方面有曾宝菡,她是曾国藩之曾孙女,广济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广济医学院儿童骨科部主任。曾宪森是曾国藩的玄孙,曾在湘雅医学院任教,其女儿沈一(随母姓),北京海淀医院护士长。曾宪文是曾宪森的弟弟,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洛阳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他的女儿曾利,河南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曾宪文的孙女曾子凌,河南新乡医学院毕业,医师。曾宪衡亦曾国藩玄孙,湖南医学院教授……曾国藩直系六代,从事医务工作者多达18人。曾昭懿是曾国潢的曾孙女,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国葆玄孙曾宪订,是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曾任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一分院院长。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从事医务工作者近30人。人称“杏林世家”。 此外,在农业科技方面有曾宪朴,他是曾国荃之玄孙,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澳大利亚大学终身教授,建国后任四川农学院教授,是我国园艺学会第一任理事长,曾任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副局长;在铁道交通方面,有曾昭桓和曾昭亿,都是曾国藩之曾孙。曾昭桓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铁路土木工程系,归国后先后任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曾昭亿毕业于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先后聘为湖南大学教授、长春商专教授。在电机学方面有曾昭权,他是曾国藩之曾孙,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毕业,建国前后任湖南大学教授、电机系主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大人才群体中,有一批杰出的女性人才。除前文中已提及到的曾昭燏、曾昭氕、曾宝菡、曾昭懿、曾宪楷外,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同叶剑英结婚,1946年曾任邓颖超的秘书,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国华之孙女曾广镛,创办长沙淑慎女校;曾国藩之曾孙曾宝荪,创办长沙艺芳女校;曾宝荀,主持长沙艺芳小学。此外,在曾氏文化世家的女性人才群体中,还有三位才女媳妇。一位是郭筠,曾国藩的儿媳,曾纪鸿的夫人,其父郭沛霖与曾国藩为同科进士;二位是刘鉴,她是曾国荃的儿媳妇,曾纪官的夫人,她的祖父是清嘉庆朝大学士刘权之;三位是陈光璐,曾国潢的儿媳妇,曾纪梁的夫人,她的祖父陈岱云与曾国藩为同科进士。这三位才女媳妇对曾氏文化世家的形成和发展所取的促进作用较大。另外,曾氏家族女儿所生之子,也有不少杰出人物。如:聂其杰,是曾国藩之女曾纪芬与丈夫聂缉椝之子,建国前曾为上海总商会会长;俞大维,是曾国藩孙女曾广珊与丈夫俞明颐之子,1946年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1949年去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部长”;张庚,是曾国藩曾孙女曾宝菱与丈夫姚源伦之子,建国后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这些杰出人才,可以视为湘乡文化世家人才群体的外延。 综观湘乡曾氏文化世家,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第一,延续时间长,文化生命力仍然旺盛。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起源于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形成于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历经八代,至今已有160余年。在此160余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清代后期短暂的“中兴”、帝制的终结、民国的动荡、建国后三十年的折腾和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这个以耕读传世、军功起家的文化家族在此社会巨变之际,也饱经风霜,深深地烙下时代的印记。这个文化大家族中,有因同情戊戌六君子而服毒自杀的曾广和;有在抗战中血洒疆场的曾昭正;有出于民族义愤投笔从戎的曾昭鏻;有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革命家曾宪植。也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曾昭懿和曾宪洛等。对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来说,160余年的风风雨雨,不仅没有被摧毁,而且正以一种蓬勃之势向前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奇迹。目前,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但都能以曾国藩的故乡湘乡为文化的发源地,说明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血脉仍在这个家族中流淌。在湘乡文化世家成员中,无论是本籍还是客居他乡,无论是从政还是执教,也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彼此保持着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尊敬的亲情关系。 第二,人才集中度高,文化跨度大。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由一个家庭而衍生如此多的人才,在湖南几乎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少有。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跨度大,其学术成果既有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创新,如史学、考据学、书法篆刻艺术等,更多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新的开拓,如数学、化学、医学、电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既有继承曾氏家学渊源的一面,更具有开拓创新的一面。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曾氏文化世家成员,在某些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们的学术成就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三,文化成果丰富,且服务社会的功能强。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成就除了成员个人的学术成果外,还创造了丰富的服务社会的文化成果。教育成果方面从创办私塾、书院、翻译馆、女子学校、职业学校,到管理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选拔幼童出国,甚至到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藏书成果有包括思云馆、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在内的富原堂藏书楼。刻书成果包括《国朝学案》、《孟子要略》、《圣哲画像记》、《船山遗书》,以及创办晚清时期的各种官、私书局,等等。这些文化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之所以能绵延八代,之所以能造就如此庞大的人才群体,之所以能创造如此丰富的文化成果,关键是这个家族有完整的文化理念,即治家理念,而且曾氏家族的治家理念和治家实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 耕读,是中国传统的治家理念,也是中国文人所理想的生活方式。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读而废耕,饥寒交织;耕而废读,礼仪遂亡。”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是中国耕读文化的景仰者,他在家庙的神位旁张贴一联:“敬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曾国藩后来将其祖父的耕读实践归纳为八字,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就是曾族家族的“治家八诀”。曾国藩将其祖父的“治家八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加以提升,提出了以“耕读孝友”既为途径又为目标的治家主张。他在与诸弟的信中说:天下官宦之家,多只能一代享用,能庆延一二代者鲜;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他希望曾氏家族成为耕读孝友之家。曾氏家族之所以能成就文化世家,在于曾氏后裔谨守耕读孝友的理念,并不断将“耕”与“读”的内涵加以扩展。 曾氏文化世家将耕读孝友作为治家理念,实际上向其子孙后代指明了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做事与做人同等重要。“耕读”可以代表做事,做事要有做事的态度。曾星冈、曾麟书以及曾国藩兄弟等对如何做事均有论述,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勤”,或者“早”。这个兴旺的家族,必定是个勤劳家族。“孝友”可以代表做人,做人更有做人的艺术。曾星冈、曾麟书以及曾国藩兄弟对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如何恭敬师长同僚、如何关心部属幕宾、如何友爱兄弟子侄、如何睦谊乡党邻里,也都有大量的论述。勤、早、孝、友是曾氏家族传家的法宝。 第二个法则是:发展要以继承为基础。“耕读”二字来说,“耕”是基础,是谋生存;“读”是提高,是谋发展。“孝友”二字来说,“孝”是对前辈的继承,“友”是对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努力提高,重视继承,讲究发展,这应该是这个家族发展为文化世家的着力点。 第三个法则是:家族的发展必须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耕读孝友的本义来说,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耕的本义是耕田,它的社会意义是指某种劳动,教书的称作“舌耕”,写作的称作“笔耕”,即使是思想家的思考,也是一种耕耘,所以汉代杨雄《法言》说:“耕道而得道”。社会发展了,耕的手段和对象都要随时代进步。耕、读、孝、友,同样必须跟上社会的进步,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家族的文化才能发展。 正是基于对上述三个基本的思考,我们在本书中没有对曾氏文化世家的人才群体作个案研究,而是从思想与文化要素的层面,来分析曾氏文化世家的发展状态,以及所取得的文化成就。耕读孝友是湘乡曾氏文化世家家训中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并不私秘,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的公开展示。至于这种核心价值为什么能在曾氏家族中代代相传,曾氏家族是否另有一套文化密码,我们正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