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对楚王问》
【作品介绍】
《宋玉对楚王问》讲的是宋玉面对他人的谗毁所作的自我辩解。但是,宋玉并不针对具体的事实作反驳,却借题发挥,任凭骚情雅思络绎驰骋,以抒发不为时人理解的苦恼。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宋玉自视太高,性格又落落寡合,遭受世俗压抑的境遇是必然的。不过,本文风格虽然与宋玉的其他作品相同,但后人疑非宋玉自作。
【作者介绍】
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原文】
宋玉对楚王问
作者:宋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1〕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2〕!”
宋玉对曰:“唯〔3〕,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4〕。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5〕。其为《阳阿》、《薤露》〔6〕,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7〕,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8〕,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9〕。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10〕。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11〕。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12〕?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13〕。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14〕?故非独〔15〕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16〕?”
【注释】
〔1〕其:用在谓语“有”之前,表示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可能”、“或许”等。
【白话翻译】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
“有个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其声而为商音,压低其声而为羽音,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凤凰展翅上飞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着苍天,两只脚搅乱浮云,翱翔在那极高远的天上;那跳跃在篱笆下面的小鷃雀,岂能和它一样了解天地的高大!鲲鱼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在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脊背,夜晚在孟诸过夜;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鲵鱼,岂能和它一样测知江海的广阔!
“所以不光是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圣人的伟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独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
【讲解】
用现在的话说,宋玉的群带关系大概是糟透了。不仅是同僚中伤他,非议他,没少给他打小报告,就连“士民众庶”都不大说他的好话了,致使楚襄王亲自过问,可见其严重性。面对楚襄王的责问,宋玉不得不为自己辩护,然而整篇应对之词,却又没有一句直接为自己申辩的话,而是引譬设喻,借喻晓理。分别以音乐、动物、圣人为喻作比。先以曲与和作比照,说明曲高和寡;继以凤与鷃、鲲与鲵相提并论,对世俗再投轻蔑一瞥;最后以圣人与世俗之民对比,说明事理。总之,把雅与俗对立起来,标榜自己的绝凡超俗,卓尔不群,其所作所为不为芸芸众生所理解,不足为怪。“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既是对诽谤者的有力回击,也表现了自己孤傲清高的情怀。
宋玉的形象,颇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除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僚文人或未爬上高位的奴才文人之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宋玉的性格特征。他们才高而命薄,正直而软弱,对社会的黑暗与丑恶十分敏感,却又无能为力。他们大都想入仕,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但“世”是俗的,是小人的天堂,因此,他们常常在仕途上失意潦倒,最后只落个自命不凡,自命清高,怀着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愤慨而孤芳自赏。这一性格特征演化至现代,便形成所谓的“小资”情调。
宋玉与屈原,都具有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共性,区别仅在于性格的刚毅与软弱。
【解析】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家。相传他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在楚怀王、楚襄王时做过文学侍从之的官。他的作品富有想象力,且有浪漫主义色彩。成语“曲高和寡”就出自本文。
宋玉“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成语缩写为:“曲高和寡”)的观念,曾经受到批判主义者的猛烈抨击。然而,在客观上,宇宙万事万物的系统结构,都构建为金字塔的形状,广阔的下层基础,一级一级地支撑着越来越缩小的上层建筑。现代科学揭示:物质种类,以大量的无机物质为下层基础,以相对少量的生命物种为上层建筑。生命物种,以大量原生生物为下层基础,以相对少量的高级生物为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以大量简单体力劳动为下层基础,以相对少量的复杂脑力劳动为上层建筑。
“辩证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由简单演变为复杂,由低级走向高级。然而,就数量而论,低级永远相对是多数,高级永远相对是少数。在人类认识宇宙和利用、改造、协调事物的活动中,科学与哲学探索永远需要走在最前列。少数科学家与哲学家始终处在生产文化知识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