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贺贫》

【作品介绍】

  《叔向贺贫》讲的是一个教育故事,它的教育意义是(叔向借晋栾氏、郤氏两大家族兴亡史)说明人应忧德之不建,不应忧货之不足。

【原文】

《叔向贺贫〔1〕

出处:《国语.晋语八》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2〕,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3〕,无以从二三子〔4〕,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5〕无一卒之田〔6〕,其宫不备其宗器〔7〕,宣其德行,顺其宪则〔8〕,使越于诸侯〔9〕。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10〕不疚〔11〕,以免于难〔12〕。及桓子〔13〕,骄泰奢侈〔14〕,贪欲无艺〔15〕,略则行志〔16〕,假贷居贿〔17〕,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18〕以没其身〔19〕。及怀子〔20〕,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21〕,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21〕,以亡于楚〔23〕。夫郤昭子〔24〕,其富半公室〔25〕,其家半三军〔26〕,恃其富宠〔27〕,以泰于国〔28〕。其身尸于朝〔29〕,其宗灭于绛〔30〕。不然,夫八郤〔31〕,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32〕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33〕,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34〕,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35〕,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36〕也敢专承〔37〕之,其自桓叔以下〔38〕,嘉吾子之赐。”

【注释】

  1. 选自《国语》。《国语》相传是春秋时左丘明作,二十一卷,主要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国等国贵族的言论。叔向,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x9),字叔向。
  2. 韩宣子:名起,是晋国的卿。卿的爵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
  3. 实:这里指财富。
  4. 无以从二三子:意思是家里贫穷,没有供给宾客往来的费用,不能跟晋国的卿大夫交往。二三子,指晋国的卿大夫。
  5. 栾武子:晋国的卿。
  6. 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所有的田亩。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7. 宗器:祭器。
  8. 宪则:法制。
  9. 越:超过。
  10. 刑:法,就是前边的“宪则”。
  11. 行刑不疚(ji)):指栾书弑杀晋厉公而不被国人责难。
  12. 以免于难:因此避免了祸患。意思是没有遭到杀害或被迫逃亡。
  13. 桓子:栾武子的儿子。
  14. 骄泰:骄慢放纵。
  15. 艺:度,准则。
  16. 略则行志:忽略法制,任意行事。
  17. 假货居贿:把财货借给人家从而取利。贿,财。
  18. 而赖武之德:但是依靠栾武子的德望。
  19. 以没其身:终生没有遭到祸患。
  20. 怀子:桓子的儿子。
  21. 修:研究,学习。
  22. 离桓之罪:(怀子)因桓子的罪恶而遭罪。离,同"罹",遭到。
  23. 以亡于楚:终于逃亡到楚国。
  24. 郤(x@)昭子:晋国的卿。
  25. 其富半公室: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公室,公家,指国家。
  26. 其家半三军: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当时的兵制,诸侯大国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27. 宠:尊贵荣华。
  28. 以泰于国:就在国内非常奢侈。泰,过分、过甚。
  29. 其身尸于朝:(郤昭子后来被晋厉公派人杀掉,)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
  30. 其宗灭于绛: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绛,晋国的旧都:在现在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31. 八郤,五大夫三卿: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三个卿。
  32. 吾子:您,古时对人的尊称。
  33. 能其德矣:能够行他的道德了。
  34. 吊:忧虑。
  35. 稽首:顿首,把头叩到地上。
  36. 起:韩宣子自称他自己的名字。〔37〕专承:独自一个人承受。
  37. 桓叔:韩氏的始祖。

【译文】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空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它的收入,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人的田产,他掌管祭祀,家里却连祭祀的器具都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美德,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自身被陈尸在朝堂上,他的宗族也在绛邑被灭绝。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要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不但我本人蒙受你的教诲,就是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德。”

【解析】

  本文通过记叙叔向向韩宣子提建议的过程。叔向的建议,采用了正反结合的阐述方法,因此相当有说服力,他的言论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卿大夫身家的长久之计,另一方面也对“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的行为提出了批评,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有很深刻的警示作用。本文语言上难度较大,应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结合注解和上下文,再来理解较难的词语和句子。

  本文通过人物对话的方式,先提出“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这个出人意料的问题,然后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文章先不直接说明所以要贺的原因,而是举出栾、郤两家的事例说明,贫可贺,富可忧,可贺可忧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德。继而将宣子与栾武子加以类比,点出可贺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如果不建德而忧贫,则不但不可贺,反而是可吊的,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后用韩宣子的拜服作结,说明论点,有巨大的说服力。这样既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又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本文引用历史事实,阐明了贫不足忧,而应重视建德,没有德行,则愈富有而祸害愈大,有德行则可转祸为福的道理。

【讲解】

  春秋后期,诸侯各国中的卿大夫势力伸张,逐渐威胁本国的君权。其中,君主与卿大夫矛盾最激烈的是晋国。公元前575年末,晋国在鄢陵之战中战胜楚国。第二年,晋厉公借胜楚之威,下手灭掉了控制朝政的郤氏家族。但是,公室弱而卿大夫强的局面已难扭转。时隔不久,厉公反被另两家权贵栾书和中行偃所擒。公元前573年,栾书、中行偃杀厉公而立悼公。此后,晋悼公虽曾一度称霸诸侯,但在国内始终未能摆脱卿大夫势力的制约。悼公之后,晋国进入卿大夫争权的阶段。这种局面一直发展到春秋末年的韩、赵、魏三家分晋。

  在卿大夫向君主夺权和卿大夫与卿大夫倾轧的纷争形势下如何保全自身与家族呢?叔向有他的远见。他认为,只有甘居清贫,推行美德,争取民心,才能免却灾祸。与叔向相比,韩宣子就显得目光短浅了。韩宣子当高官,目的是为了发财,发不了财就发愁。其实,作官的人愁的往往不是清贫,而是发财的速度太慢。叔向一眼将韩宣子看透,于是为他举出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兴衰的历史,这才使韩宣子惊出一身冷汗,猛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