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从自强到变法
变法本身在中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自主的变法,它的毛病很多,但不能因此说它不行,甚至说是失败。整体上来说,洋务运动是有成绩的,清朝的经济水平经其推动,确实有很大增长,国家能力也在提高。
以前我们常常将甲午战争的失败视作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之败的确有洋务运动的问题,不过这并不说明洋务运动本身就是失败的,只是我们学西方学得不太好,不算精。而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在于它只变器、不变制,是一种低层次的改革,或者说仅仅是局限于经济方面的改革。即便是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
甲午战争之后迎来了戊戌维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讨论戊戌变法,现在它仍然能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兴趣。但我们一定要清晰地意识到它到底是件什么事,不要总试图依靠一些概念化、符号化的东西来看待它。[注]
对于变法来说,启蒙是必须的,但文化的改造会一直是个难题。这个难题将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文化热,因着改革大潮,学者对中国古代历次改革的关注也多了起来,戊戌维新也就成了热捧的话题。其中,对于改革与国民文化性的改造等议题,李泽厚曾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一文中有所分析,且较有影响。参见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