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西方世界(19141945)(2)
俄罗斯和其边境地区的活动都是通过裸的军事力量来维持统治。{本书首发站}(小说网ianjieme)但是军事力量又依赖于心理和社会条件。从这些方面来讲布尔什维克在俄罗斯整个中心地带有着根本的优势。绝大多数农民都相信列宁党将允许他们持有19171918年在布尔什维克鼓动下从地主手中剥夺的土地。无论列宁的反对者说什么,农民都怀疑他们试图以某种方式将土地归还给以前的所有者。因此,每当必须做出选择时,大多数农民通常都选择布尔什维克。这也是列宁的追随者最终胜出的原因,但他们是在俄国处于经济崩溃边缘之后才获得胜利。
1919年巴黎召开和平会议甚至没有尝试处理俄罗斯的局势。相反胜利者只是满足于为战败的德国、奥地利和奥斯曼政府所制定的条约。很难实现对边界达成一致,尤其当意大利想要得到秘密协定所承诺的全部领土时,而意大利在1915年参战就出于此因;因此,威尔逊总统认为神圣的民族自决的原则应该藐视这些美国从加过的秘密而不光彩的交易。
第二个困难的议题,是如何确保德国永远无法重新发动战争。威尔逊总统希望国联以法律程序维持和平。法国却并不热衷于国联,而更想同英国和美国的军事联盟以及德国解除武装和法国有权在德国国土上驻军。
结果是相互妥协。威尔逊建立了国联,尽管美国之后拒绝参加。法国实现了让德国解除武装,但从功地使德国按照条约所规定的那样支付战争赔款。中欧东部新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边界是通过口头上赋予民族自决的权力而建立,而这也是出于对欧洲军事和政治均势一个谨慎的考虑。
和平会议也见证了曾经赢得战争胜利的联盟的破裂。意大利当确切得知自己领土野心无法满足时就退出了。法国和英国在如何分割阿拉伯国家和其他问题上争论不休。美国很快失去对欧洲问题的兴趣,因此,1920年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总统威尔逊曾作为主要设计者的《凡尔赛条约》。
两次大战之间的岁月
1920年大选产生执政的新总统华伦G哈定确认美国不再积极地关注欧洲事务。哈定在竞选中承诺回归“常态”。这意味着大多数美国人返回到战前那种简单的状态:也就是当与棘手的外国问题没有要紧的联系时,个人可以不太关注政府的行为而着手开始创造财富。美国呈现出迅速繁荣的景象,到1920年,大多数人都成为城市居民并渴望拥有汽车、收音机和其他新消费品。诸如对像汽车这种贵重物品的分期付款第一次成为一个大的市场。
英国也尝试让不受政府法规干预的战前生活模式恢复运转。但却很难看到再次的繁荣。相反长期的失业使煤矿及其他英国工业部门显得不景气。在法国重建国内战争破坏地区所需的大量公共开支让法国政府无法效仿美国和英国的模式。在德国以及在更远的东欧不可能必然的恢复到战前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因为战争及其突如其来的影响深刻的冲击了旧的社会机构。
战争让整个国家都感到不满的意大利产生了一种他数的情况。不断兴起的政治骚乱导致了政变的发生,这让新的法西斯政权在1922年开始上台。法西斯主义者的目标是使国家强大,并且以整个国家的名义完全不顾及特殊阶层和个人利益而获得了拥戴。在前社会主义者贝尼托墨索里尼(1945年去世)领导下的法西斯主义崇尚军事道德,并且毫不掩饰的沉迷于夸夸其谈。但不同于法国和英国政府那样,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更乐意在和平时期进行在战时已经完全证明成功地国家资源的动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墨索里尼每次所骄傲的吹嘘的他的政府象征着“的潮流”。
另一个骄傲的宣称代表的战后运动是国际。1919年,随着俄国内战而面临危机时,列宁召集了国外支持者商议建立一个新国际。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欧洲的所有社会主义运动分裂为接受布尔什维克(重命名为者)领导和反对者接管两派。这种分化对于在战前社会主义运动已经非常强烈的德国尤为致命。德国大部分社会主义者并没有拒绝大部分社会主义领导者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反而更倾向与加强双方的合作。因此,1918年在德国爆发的社会主义革命被削弱了。1919年魏玛联合政府开始在以无可厚非的民主原则所设计的宪法下执政。这个政府对于抵抗来自左派和右派的革命威胁显得准备不足。但是它还是幸存下来,这主要是由于同残存下来的德队的旧官员们保持了战略联盟。这将具有决定作用的军事力量置于政府的控制中,然而,还有一小撮部队被凡尔赛条约批准掌握在对新政权反感的人手中。但是这个弱点在1924年之后甚至可以被容忍。后来德国在美国借款的帮助下逐渐繁荣。
1920年代末,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与复苏缓慢异常困难的俄罗斯形成明显的对比。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的尝试。由于他的推断总是基于西欧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也会经历社会主义革命的假设上,所以就有必要将许多无产阶级经验和无产主义者投入到支持在欧洲和世界建立社会事业中。当在俄国以外的革命运动失败时,来自德国和其他国外无产阶级帮助的计划必须被搁置。俄国无论情愿与否都得主要依赖自身的资源。而列宁的反映就是在1921年颁布了新经济政策。这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俄国经济的“主要控制力”保持在国家手中如银行、工厂、国外贸易和交通等。
许多理想化的者认为新经济政策背叛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必要向毫无见识的农民那种自私的经济行为让步。而俄国以外地区普遍将新经济政策视为无法运转的证明。然而,实际上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俄国城市部分的经济仍在国家控制之下。1924年列宁的去世引发了对最高权力隐蔽而激烈的争夺。直到1927年斯大林成为列宁的继任者。此时部分自由经济(换句话说由无数的私人,其中大多数是对市场反应迟钝的农民经营)和部分计划经济(换句话说由反映同样滞后的国家人员管理;由于计划是由上级下达,他们很少关心价格)运转的困难开始加剧。城市的食品和原料供应不足以支撑政府所要开展的工业发展项目。因此,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并且强迫农村供应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粮食和原材料。
强制的农业集体化实现了这一点。农民被迫将他们的土地和牲畜上交给集体农庄,每个集体农庄在向农民派发作为其工作报酬的任何东西之前都要将收获的一部分作为税收上交给国家。俄国农民反对集体化,他们宁可杀掉牲畜也不将其转交给集体农场。这引起了1930年代早期一系列农业危机。但是斯大林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从集体农场征收谷物,即使这对于不合作的农民来说意味着饥饿或濒临饥饿状态。
从俄国集体化农民主力征集的食品和原料支撑建立工厂和大坝、开发新矿制造其他主要产品的大量劳动力。五年计划制订了一系列明确的目标。俄国人经过努力的奋斗不仅实现甚至是超越完成了这些目标,这就像一场军事活动一样。人员和物资被集中起来,而且以军事命令的方法管理生产。甚至口号都是军事性的:这种带有感染力和警示力的报纸和演讲极其震撼的回响在军旅、一线工人、阶级敌人中。1932年斯大林可以宣布只用四年半时间就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尽管集体化付出了极大代价,俄罗斯有计划的动员实际上导致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1932年,这一成就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反响。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19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所经之处产生了大规模的失业。失业使购买力下降,这让萧条变得更加严重。但是俄国不断发展的经济却不知为何从这场危险而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很多西方观察者认为与这种徒劳的、令人感到痛苦的大萧条相比,强制集体化所付出的高额代价似乎可以被谅解。
萧条似乎验证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灭亡的预言,但是长期期待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任何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德国和美国对经济危机产生了更积极的回应。
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这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返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出现的经济动员状态。公共建设的应急项目和控制价格及农业生产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完全的结束失业,但是这缓解了萧条的冲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新政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创新一直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而在公众中所形成的支持新政的意识却产生了一些新的、较之以前有所区别的问题。
当1933年1月希特勒掌权后,德国经历了极其剧烈的政治变革。阿道夫希特勒是国家社会主义(简称纳粹)德国工人党的领袖。他崇尚意志和英雄主义,认为1918年以后德国被犹太人、马克思社会主义者还有国家“叛徒”所中伤。希特勒和多数其他纳粹领导人深情的怀念着战壕中的同志般的友谊,而只有在这个党中他们才会找到一种类似表达他们好斗情绪和同志友谊的途径。纯正的“雅利安”人是信仰血统天生优越性中最肮脏的一面,这是为了打击和最终尝试消灭犹太人和所想象的其他的劣等民族而进行的辩护。
希特勒首先通过修改宪法和消灭敌对党派和政治领导人的政策来维护独裁统治。之后他开始通过重建军队、让工人和机器重返工厂和进行狡猾而冒险的外交行动使德国再次强大。英国和法国都有效抵制德国的行动。美国和俄国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进行抵制。因此,希特勒能在令人感到惊讶的时间中使德国再次成为欧洲大陆支配的力量,同时在国内他通过迫害犹太人和结束失业而获得了大多数德国人的拥戴。他成功地秘密是全部恢复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制定的经济动员模式。希特勒所做的完全契合于战时模式,因为从一开始希特勒就将为备战而重建军队置于国内政策的优先地位。
到1938年,希特勒宣称外交政策是为了摆脱《凡尔塞条约》所施加的不公正性。这不仅意味着重整军备让德国与法国等其他国家再次去的平等的地位,也意味着将所有德国人置于唯一的政治方向中。因此,大多数虔诚的信守民族自决原则的英国政治家认为德国对奥地利(1938年5月)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人定居部分(1938年9月)的吞并并非完全没有理由。
但是,希特勒并没有满足于吞并德国人已经定居的地区。他认为对生存空间的生死斗争是历史的本质和真谛。他认为要确保“雅利安”民族的就必须占领东部广袤的土地。这是一个法国和英国都不会被动接受的政策。而失误最大的是斯大林竟让苏联和德国结盟,而此时希特勒开始在征服波兰后在1939年让德队向东扩张。1939年9月1日德国袭击波兰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英国和法国为履行对波兰的承诺而勉强宣战。而直到1941年苏联还在经济和外交事务上继续帮助希特勒,显然这让德国具备就是在1914年都没有享有的一线作战(一旦粉碎波兰)的条件。可以肯定的是斯大林对此还是感到有点庆幸,因为俄国不仅吞并了半个波兰,还占领了波罗地海三国(爱沙尼亚、拉托维亚和立陶宛)。芬兰在冬季战争(19391940年)虽然免遭被占领的厄运,但还是将一些边界领地割让给了斯大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英国和法国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无法成功地对抗希特勒。因此,德国及其盟国意大利(自1940年)和日本(自1941年)在战争前三年赢得一系列戏剧性的胜利。波兰在四周内被占领,随后被德国和俄国瓜分。在1940年春天作为成功摧毁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前奏,德国占领了丹麦和挪威。这些抵抗再次在几周内就被消灭了。希特勒做到了德意志帝国从现的成就:几乎整个欧洲大陆被所向披靡的德队踩在脚下。美国保持中立,国退缩了。英国孤军奋战,为了抵抗德国的轰炸成功地发起了空中防御并在德国潜艇的袭击下保持了海上航线的畅通。但是没有人认为英国的资源足以推翻这个成功地骑在欧洲之上的巨人。
1940年秋天,在侵略英国中争取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技术障碍让希特勒转而进攻俄罗斯。纳粹党毫不掩饰的轻言“雅利安”民族生存空间将在东方出现。另外,希特勒在意识形态方面蔑视,相信会轻易地摧毁斯大林的政权。几乎所有局外的观察者都赞同他,因为1930年代俄队大量军官遭受清洗,并且俄队在193940年连续几个月间的实战中被数量上处于劣势的芬兰军队所遏制。
德国在入侵俄国之前,还对巴尔干半岛成功地发起了一次“闪电战”,大约三星期中踏平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接下来就是俄国,在1941年6月22日夜希特勒军队不宣而战进攻苏联。斯大林在诧异中惊醒。前进的德国装甲部队捕获了几百万俄军。尽管起初有点犹豫不决,但俄国抵抗意志没有崩溃而是随着冬天的来临不断加强。德国的补给和装备开始消耗殆尽;进军步伐减缓,随着寒冬临近德国人前进的步伐终止了。
怀着速胜决心的纳粹没有为俄国的冬季做任何准备。德国的装备和人员在零度以下无法活动,因此,习惯严寒的俄国人成功击退了行进在莫斯科一线和其他地方的大部分德队。尽管直到5年之后才清楚的看到俄罗斯军队可以对入侵的德队掀起全面的反攻,但此时的希特勒第一次明显的感觉到了沉重的挫折。拉夫和希腊。接下来就是俄国,在1941年6月22日夜希特勒军队不宣而战进攻苏联。斯大林在诧异中惊醒。前进的德国装甲部队捕获了几百万俄军。尽管起初有点犹豫不决,但俄国抵抗意志没有崩溃而是随着冬天的来临不断加强。德国的补给和装备开始消耗殆尽;进军步伐减缓,随着寒冬临近德国人前进的步伐终止了。
怀着速胜决心的纳粹没有为俄国的冬季做任何准备。德国的装备和人员在零度以下无法活动,因此,习惯严寒的俄国人成功击退了行进在莫斯科一线和其他地方的大部分德队。尽管直到5年之后才清楚的看到俄罗斯军队可以对入侵的德队掀起全面的反攻,但此时的希特勒第一次明显的感觉到了沉重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