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效应
预言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除非是猜测,否则谁都无法得知意料之外的事。
预言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除非是猜测,否则谁都无法得知意料之外的事。
因此预这家几乎永远都看不出一些积後才会很清楚的事情。这裏就有个例子:
在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六九年的五十年间,出现过无数篇描写登陆月球的科幻小说,其中有些对火箭飞行所需的必要条件,以及月球的实际状态都描述得很清楚。
到了一九四八年,也有很多小说写到了电视;在那之後也有一些小说写到了讯卫星。
一过直到一九六九年,都没有一本小说把这三件事情连在一块;没有人预测到第一次登陆月球的时候,有好几亿人可以透过电视观看登陆的过程。
就我所知,在十九世纪进入二十世纪的那个时代,很多幻想家都曾预测过,未来汽车会变得很普遍,不过却没有人曾想过空气污染和停车的问题。也有很多人推测过,人类将有能力可以运用原子能,但也没有人想过辐射尘的处理问题。还有很多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推测过战後的世界将会如何如何,不过我也想不起来有哪位仁兄曾经预测到,非洲殖民地将於战後十五年内纷纷独立。
下面我会举个例子,说明大家在预测过程中,常常会缺少一些关铤性要素。我把这种事情称为「电梯效应」。
假设现在是一八五0年,而我正试图预测百年後的讯约市将会是甚麼样子。如果某个好心的魔法师为了帮我忙,从二十世纪乘坐时光机器回来,带了一些二十世纪曼哈顿区的相片给我参考,那麼我就知道,这裏将会有许多超过二十层楼高的建筑物,而且至少有一栋建筑物是一百层高的。
假如我真可以看到这些相片,那麼我的工作就是运用我在一八五0年代的生活经验,仔细预测一下这座城市将会变成甚麼样子。
首先,我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要爬上超过六、七层楼的高度将会很辛苦,所以住在摩天大楼上层的人,一定很不愿意离开大楼。因此每栋摩天大楼就得尽可能自成一个经济体系。
大楼内必须有餐厅、裁缝师、理发师、旅社、健身房以及其他所有文明一活所必需的相关事物,而且这些东西每隔几层楼就要反覆出现一次。每栋大楼将会配备一部藉由蒸气引擎所操控的牵引机,把所有生活必需物资往上运送。然後层楼侧面都会有一些特殊的门,可以把这些物资运送进来。假如某些物品没送上大楼,那麼大楼裏的生活将会混乱失序。
另外在建筑物之间的某些楼层也会有一些桥梁,让大家前往别栋大楼时,只需走一小段路,不必上下太远。
如果大家偶尔因为社交理由或是工作理由,必须离开建筑物的话,那麼住在下面五层楼的人会轻松点,因此猜想他们负担的房租也会比较昂贵。不过住在上层的穷困阶级又该怎麼上下楼呢?
还是有办法,大楼内会有一个螺旋状的滑梯可以让人滑下来。虽然这种方式不怎麼有尊严,而且新来的人可能还会头晕反胃,不过对於住在高楼内的人来说,终究会习惯这一切。
但是,上楼回家很可能就得耗费大半天了。聪明人会每爬五层楼就停下来,然後在专给上楼者使用的休息室内坐著休息一下,喝点东西,看看报纸。到最後还是会回到家。
按照这种逻辑思路,我会继续预测下去,而且越来越仔细,描述房子怎麼盖出来的,是用哪些材料建造的等等。
不过问题是,我怎麼会没想到电梯呢?假如没想到电梯,这些预测就全都错了,完完全全错了,而且错得荒谬可笑。
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想到电梯。
那麼,让我们回到现在,如果再过四十年,大约二0二0年左右,届时的纽约又将变成甚麼样子?
这倒不一定,很看这段时间人类总共做了哪些决定才知道,是不是?假如人类决定打一场核战,那麼四十年後的纽约就很可能变成一个只会放出低剂量辐射的废墟。假如人类决定把石油储量全部消耗殆尽,又无法制造足够的替代能源,那麼纽约也许就成为一个混乱的城市,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恶劣的帮派份子,搜括他们所能找到的剩馀物资。
假如人类做出某些不理智的行为(甚至是一些愚蠢的行为),那麼我们就想像得到,这些事情全都会发生。
不过我还想找找看有没有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此外,我也会考虑到电梯效应。
这裏提出一个大家也许想都没有想过的可能性,说不定人类一直都很理智而且很理性,因此,我们不会有核战,也不会愚蠢浪费我们的能源存量。取而代之的是,说不定大家届时都能接受国际合作,而且还会有全球性的力量驱使大家保存能源,同时开发更先进的能源科技。
之所以会这样预测,并不是因为大家突然萌生了爱心和兄弟之情。(虽然这也可能是我们想要的「意料之外」,不过期盼这种奇迹是没用的。)相反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大家都害怕死亡和毁灭,都希望能找出一条生存之路。这种因为想生存下来而产生的合作关系,就足够成为我们所谓的「意料之外」,这也完全可视为是一种电梯效应。
假如真是如此,我们就可以期待四十年肉科技会持续进展,而这些进展的例子如下:
一.电脑一直进步,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体积越来越小,使用越来越方便。因此,家用电脑在二0二0年,就会像现在家用电视机一样普及。
二.通讯卫星持续进歩,并使用€雷射光束取代现有的电流和无线电波来传送讯号。可见光的雷射光束1,波长比无线电波还短数百万倍,能够容纳的声音和影像频道也会比无线电波还多数百万倍。届时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专属的频道。
三.国际间将一起合作,努力开发外太空,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建造太阳能发电厂,还有太空观测站、实验室、工厂和太空移民基地。也许四十年後可能还在发展初期,不过很明显的,大家将会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而这也鼓励大家把自己当成地球人,而不是某个国家的国民。
四.核融合将提供受人控制且实用的无止尽能源,到时候可能已经盖好一些重要的核融合发电厂。
除了这些科技进展外,社会可能也有一些重要的改变,全球出生率说不定会往下降。
这种推测是很合理的,首先,关於人口无限成长所可能引发的危机,我们曾做过相当多的讨论,因此,世界上大多数政府都会体认到这种危机,也竭尽所能鼓励人民降低出生率。
不过在危机还没好转以前,人口膨胀的问题只会越来越糟糕。到了二0二0年,全球人口可能会到达七十亿,届时能源将会短缺。此外,生产出来的石油供不应求,而替代能源的页岩油和煤炭也无法弥补这个大缺口。虽然已经有核融合电厂,不过电厂也无法产生足够的能源。此外,即使要用太阳能,也得要有够多的太阳能蒐集站才行。
届时地球将会有一段苦日子。不过,如果这可以让人口下降而且能源增加,事情就有希望好转,因此,大家会鼓励夫妻晚点生小孩。
美国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当时却受到大家的批评,有人说这是「种族自杀」。不过在未来,大家会很高兴出生率下降。
如果把这些全摆在一块儿来看,我们会得到甚麼结论呢?让我们忽略掉所有明显的结论,直接看最後的结果,结论就是,城市将会废弃不用。
这一万年来,全球都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已经濒临失控。不过这个趋势很快就要结束了。
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长期处於科技最进步的地方,都市废弃的现像最为明显,例如美国的东北部和中西部,纽约市正是其中的翘楚。
甚至,这种趋势已经开始了。比较老旧的美国城市正在走下坡,人口也正在流失。这裏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理由,因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开始,穷人为了追求城市裏舒适的环境,例如工作机会、社会福利以及刺激生活、因而大批涌到城市,就在此时,中产阶级却往城市外移动,住进效区。虽然社会福利支出的上升和徵税来源的下降就足以说明城市正在走下坡,不过这些都还只是城市衰败的先期徵兆而已。
城市存在的理由完全就是为了把一大群人聚集起来,因为聚集後才可以完成某些事情,分开来就做不到。原始的城市型态是把一群人聚集在城墙後面,这样才能共同对抗掠夺者。
但是到最後,由於城市的缘故,人类开始形成分工合作的社会型态。工匠和艺术家得以崭露头角,是因为都市的人口密集而且生活多彩多姿。财富和威望可以大量累积,是因为都市有密集的群众。於是城市变了宗教、商业、文学和艺术的中心,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家可以彼此联系互动。
不过综观人类历史,只有当身体可以实际接触,或是有办法可以接触的情况下,人类才能够彼此联系互动。为了达到这点,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在伸手可及,或是听得到对方的距离内。因此,大家就得众集在一块。而且就算群集越来越大,进步的科技还是可以让它维持下去,城市就变得越来越大。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人类学会使用电报来进行远距离的通讯,接著又学会使用电话、无线电和电视。另一方面,人类也学会了利用铁路系统,轻轻松松远行,接著又学会使用汽车和飞机。即使距离很遥远,大家也能很快联系上对方,数秒钟内就可以看见声音和影像,数小时内就可以亲身抵达。
到了二十世纪,大家已经可以随意横越大陆和海洋,进行必要的接触和刺激,那麼何必还要一大群人聚集起来呢?城市的规模还要越来越大吗?
第一点,全球不是每个地方的科技都一样进步,有些地方的群众还是无法使用远距离的通讯,也无法远行,因此,城市还是有正面而且无可取代的优点。
第二点,固有习惯和旧有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大。我们都知道,即使某些历史悠久的机构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它们还是会屹立不摇,我们可以拿英国的君主政体和美国的正副总统选举人团来当例子。(当然,某些怀旧而不在乎实用性的聪明人,还是可以轻易找到充分理由让它们存在,虽然这些理由常常都似是而非。)
最後一点,地球人口一直增加,本世纪的增加幅度又比以往更大。因此,虽然有这麼多的理由可以让大家逐渐放弃城市的生活方式,不过为了某些利益或是潜在利益,从乡村涌入城市的人群便抵销了这些理由。即使到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城市规模还是继续扩大,结果却让城市越来越失序,越来越痛苦。
虽然这些因素让城市幸存了下来,甚至规模越来越大,不过在美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趋势开始停止了,现今的趋势是人口往效区移动。为何不住效区?住效区已经不再有甚麼大方便。你可以住在效区,但还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住在离百老汇四十五分钟车程的任何地方,并没有甚麼差别。在科汉的时代,从百老汇出发,四十五分钟内只能到达新洛歇尔,但是现今四十五分钟却可以到达波士顿。
这不好吗?不,这很正常,而且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就像电梯让城市的建筑物高度可以继续攀升一样,通讯便捷也让城市人口逐渐向外迁移。
假如通讯卫星可以让每个人藉由声音和影像来联系他人,甚至用「三维全像术」来和他人联系;假如工厂和办公室可以完全自动化和电脑化,让大家从远方操控,就像在现场一样容易;那麼你就可以住在地球的任何地方,不必跑来跑去四处折腾。
不管你住在哪裏,也不管是因为社交还是工作理由,你不必离开家中就能看到其他人,至少可以看到三维立体像。你也可以同时和很多人一起开会,好像大家都在同一个会议室——虽然那些人都只是影像,他们的真身遍布各个大陆。而且任何文件、文章、报纸或是书籍都可以传送到你身边,所有文化活动也都可以传到你眼前。各种监测数据在你的萤幕上闪耀,你下达的指令也能轻轻松松支配远方办公室或工厂的运作,就好像休士顿太空中心内的科学家,可以控制火星地表上维京号太空船的挖掘手臂一样。
假如你真的必须亲自见到某人,假如你急著亲眼看到地表上真实的奇观,假如有时候影像无法满足你,你还是可以用传统的方式旅行。因为其他大多数人不必和你同一时间外出,因此,你的外出会更加舒适自在。
这样一来,我们何必要和其他数百万人住在一起呢?何不住在你心仪的地方?距离不会阻碍你工作、社交或是文化上的活动。同时,交通工具和道路上不再挤满了人,加上完全电脑化和自动化,不论你住哪裏,都可以轻松获得任何生活必需品。
这一切会不会在四十年内发生呢?
我想到时候不至於会完全如此,不过趋势会更加确定。当距离不再是问题,人口数目开始呈现长期下降时,城市的人口数将会逐渐减少。(可以确定的是,人类将开始往太空移民,将来有一天,人口数目还会再度增加,不过可能不是发生在地球上了。)
二0二0年的纽约市将会空旷许多,也就是说,会有更多空间。贫民区将被铲平,让出空间来增加空地、公园、花园和小型的农场。
太家不必极力反对这件事情,当城市开始萎缩消失时,就代表整个地球已经逐渐变成一个城市了(如果到时候我们还一样理智的话),而且这座城市平均散布在地表,散布在公园、农场和荒野之间,而太空移民基地将成为这个城市的效区。
如果再经过数十年到数百年,太空移民基地的分布将会越来越广,可能到达小行星带,然後再往外发展,到达最远的行星,然後再往外发展。到最後,很可能地球整个荒废了,人类向外散布,占据整个宇宙。届时人类将和宇宙中其他先进文明一样,终於离开孕育他们的行星。